众力资讯网

每次到关键的时刻,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始终如一。 1994年的《布达佩斯

每次到关键的时刻,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始终如一。 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确实是这一切的起点,那会儿苏联刚解体,乌克兰手里攥着1900枚核弹头,一下子成了世界第三核大国,手里的家伙什比不少老牌强国都硬气。 但核武器这东西是双刃剑,既要花钱维护,又容易被周边国家提防,还得在美俄之间找平衡,乌克兰当时日子并不好过。 就在这时候,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站了出来,签了这份备忘录,白纸黑字承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搞武力威胁,要是乌克兰面临侵略危险,还会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出手帮忙,条件就是乌克兰把核武器销毁。 乌克兰信了这份承诺,真就把核弹头拆了、导弹毁了,成了无核国家,只是没想到几十年后,还真得靠当年的承诺方撑场子。 英国作为当年的签字方,虽说现在早不是“日不落帝国”的光景,军费预算连五常里都排不到前面,可在援乌这事上确实没含糊,比不少欧洲盟友都实在。2022年冲突刚爆发,欧洲国家还在纠结要不要给致命性武器时,英国已经率先把NLAW反坦克导弹送过去了,第一批就给了上千枚,后续又补了好几轮,这些导弹在基辅保卫战里帮了不少忙,毕竟那会儿乌军最缺的就是能对付俄军坦克的家伙。 到了2023年初,当其他国家还在讨论“主战坦克是否会激怒俄罗斯”时,英国又第一个拍板,把14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派往乌克兰,还顺带送去了贫铀弹,虽说后来有一辆坦克在扎波罗热前线被地雷炸了,乘员倒没事,但这份敢为人先的劲头确实少见。 更关键的是英国给的“大杀器”总能卡在乌克兰最需要的时候。2023年5月,乌军反攻在即却缺远程打击武器,英国直接把“风暴之影”巡航导弹送了过去,这可是西方首个给乌克兰的远程导弹,改进型射程能到560公里,一下子能打到克里米亚甚至俄边境地区。 后来2024年11月,基辅的远程导弹快用完了,斯塔默政府又偷偷补了数十枚,没大张旗鼓宣传,却刚好续上了乌军的火力。到了2024年,英国还拉着荷兰搞了个“国际联盟”,帮乌克兰弄F-16战斗机,从坦克到导弹再到战机,一步步把援助等级提上去,比那些光喊口号不给硬货的国家实在多了。 在钱和长期承诺上,英国也没打白条。2022到2023两年间,英国给的军事援助就有53.4亿欧元,在欧洲仅次于德国,按GDP占比算也有0.26%,比美国的0.23%还高些。 2024年更是加码,先是1月和泽连斯基签了十年安全合作协议,承诺当年就给25亿英镑军援,专门买远程导弹、无人机和防空设备;3月又在泽连斯基访美碰壁后,立马签了22.6亿英镑的国防贷款,生怕乌军断了粮;9月再补6亿英镑,全砸在人道主义援助和能源设施修复上,要知道那会儿乌克兰的电网刚挨过俄军的冬季轰炸,这些钱刚好能修发电机和输电线路,帮着过冬。 最能体现契约精神的是,英国很少像欧盟那样搞“集体捆绑”,就算盟友有分歧,它该援还援。2023年12月欧盟峰会,匈牙利一票否决了500亿欧元的对乌援助,搞得泽连斯基空欢喜一场,这会儿英国虽说不能替欧盟掏钱,却立马站出来表态会加大自身援助,还拉着其他国家给欧盟施压。 2024年不少欧洲国家开始喊“援乌疲劳”,英国反而把安全协议签了,明确说只要乌克兰再遭攻击,24小时内就开会商量对策,这种“不甩锅、不拖延”的态度,确实对得起当年备忘录里的承诺。 其实英国心里门儿清,自己实力不如从前,可作为老牌强国,“说话算话”的招牌不能砸。当年忽悠乌克兰弃核时拍了胸脯,现在乌克兰真出事了,要是躲着不露面,以后谁还信英国的承诺?而且对比另外两个承诺方,俄罗斯成了冲突方,美国动不动就卡援助法案,英国更得扛起担子,既维护了自己的国际信誉,又能在欧美阵营里刷存在感,算是一举两得。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有这些算计,英国实打实的援助摆在那,25亿英镑的军援、14辆坦克、数十枚远程导弹,还有十年的安全协议,这些都不是嘴皮子功夫,比起那些光喊“支持乌克兰”却连弹药都舍不得给的国家,这份契约精神确实没掺水。 现在乌克兰还在靠西方援助撑着,英国的支持也没断档,从冲突初期的反坦克导弹到现在的F-16联盟,每次都踩在关键节点上。 要是当年乌克兰没弃核,或许不会有今天的局面,可既然当年信了英国的承诺,如今英国能做到这份上,不管是出于利益还是道义,都算没把当年的约定当废纸。 毕竟在国际社会里,能把三十年前的承诺落到实处的国家,真没几个,更别说英国还是在自身实力下滑的情况下,这份坚持确实值得说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