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银行业务员”上门办卡,偷兑用户信用卡积分

他,是穿梭在湖北各县市,主动上门为您办理信用卡的“热心业务员”;他,言辞恳切,业务熟练,不仅能帮您快速申卡,还会“贴心”地为您查询额度、检查逾期、普及信用卡知识。然而,在这副热心肠的面具之下,竟是李某某盗窃他人信用卡积分的犯罪事实。

2025年9月1日,经阳新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图片由AI生成,与本文无直接关联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李某某接触到了一个名为“积分宝”的“业务”。自此,他作为一名信用卡办理人员的身份开始变质。他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办卡业绩,而是客户们信用卡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积分和额度。

他的操作流程宛如一套精心设计的剧本:首先,通过线上平台接单,与需要办卡的客户约定线下见面。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他会以“查看是否有逾期”“给您讲讲信用卡常识”等由头,自然地拿到客户的手机,实则快速查看其名下各张信用卡的积分余额。

一旦发现积分超过数万,他的“第二份工作”就开始了。他立即将客户的信用卡信息、账号等关键资料,通过微信群发送给“积分宝”客服。随后,他要么直接索取,要么借机操作,拿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一并提供给客服。客服则利用这些信息登录商城,将客户的积分大肆兑换成携程卡、黄金甚至车票等实物或电子消费券,再转卖给他人牟利。事后,李某某则根据积分数额从上游获取“报酬”。

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短短数月内,陆续有人成为了这场无声盗窃的受害者。他们中,有人被兑换了15.53万积分,有人损失了高达149万余积分。期间,多数受害者浑然不觉。

2025年3月1日,家住阳新的彭先生事后察觉了浦发信用卡的异常大额消费并果断报警,这条隐藏在“代办服务”下的黑色产业链才冒出水面。同年5月14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被刑事拘留。

该案于7月10日移送阳新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理查明,李某某多次在帮他人办理信用卡过程中,获取他人信用卡相关信息,并通过群聊发给“积分宝”客服,由客服利用该信用卡积分和额度兑换商品并转卖他人,李某某则根据积分数额从“积分宝”客服处获取报酬。经查,被盗刷积分价值总计5425元。

根据查明的事实,该院认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9月1日,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这起案件清晰地揭示,在数字金融时代,我们的财产形态早已不止是钱包里的钞票和银行卡的余额。信用卡积分、各类会员点数、数字代币等虚拟财产,同样具有真实的经济价值,是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

为此,检察机关郑重提醒广大群众:

1.正规渠道是底线:申请、办理信用卡务必通过银行官方柜台、官方网站或授权的正规渠道。对主动上门、身份存疑的“代办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将身份证、银行卡及手机交予其操作。

2.个人信息即财产:信用卡卡号、安全码、有效期、积分商城账号密码,与银行卡密码同等重要,绝不可泄露。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是保护您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他人透露。

3.保持定期对账习惯:养成定期查看信用卡账单、积分变动明细的习惯。一旦发现不明消费或积分异常减少,应立即联系银行核实并冻结账户,必要时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