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9年,潜伏在台湾的陈宝仓意识到,他的身份早晚会暴露,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将

1949年,潜伏在台湾的陈宝仓意识到,他的身份早晚会暴露,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他将妻子和4个孩子都送去了香港,自己则留在台湾! 解放战争后期,陈宝仓将军受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民革的联合委派,秘密赴台执行潜伏任务。 1949年深秋,台湾被“白色恐怖”笼罩,当时已有多位地下党员被捕,这里面有不少人当了叛徒。 在这种背景下,陈宝仓意识到,他的身份早晚会暴露,陈宝仓本人并不怕死,可他担心家人的安危。 送家人走的那个夜晚,陈宝仓没敢多说一句话,只是反复叮嘱孩子们“学业有成,不慕虚华”,这是他留给家人的家训。 独子陈君亮当时正在台湾大学植物系借读,按规定适龄男丁不得擅自离台,陈宝仓悄悄托人办了出差证明才送他离台。 1950年初,妻子师文通带着四个孩子平安抵达香港,可陈宝仓心里清楚,自己这一留,大概率是与家人永别了。 叛徒的供词像把尖刀,很快就指向了陈宝仓。他在台湾的公开身份是“国防部高参”,实际却在悄悄传递重要军事情报。 被捕那天,陈宝仓从容地整理了衣领,没向敌人透露半个字秘密,狱中受尽折磨也始终挺直着脊梁。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陈宝仓与其他三位烈士一同就义,那年他刚满55岁,正是为国出力的年纪。 政治犯的遗体没人敢认领,师文通急得夜不能寐,只能托台北的两位友人冒险去刑场,那时遗体已开始腐烂。 友人悄悄将遗体火化,把骨灰小心收好,辗转多次才送到香港师文通手中,这捧忠骨藏着太多惊心动魄。 孩子们在香港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哭成了一团,却牢记父亲的话,在学业上越发刻苦,个个都成了才。 长女陈佩方后来回到大陆,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把父亲的忠诚品格融进了教书育人的日常里。 次女陈禹方成了知名的环保专家,她常给女儿李敏讲外祖父的故事,让“忠诚传家”的家风代代相传。 独子陈君亮远赴美国发展,虽身在海外,却始终惦记着故土,家人的遗物里,他最珍视父亲的一张旧照片。 幼女跟着母亲回到大陆后,选择了低调生活,不借着父亲的名声求任何特殊待遇,默默过着安稳日子。 2020年,在陈宝仓牺牲70周年时,分散各地的后人相聚悼念,他们共同的心愿,是盼着祖国早日统一。 李敏作为家族代表,多次在纪念活动中讲述外祖父的事迹,她手里的遗物,成了传承红色记忆的珍贵载体。 有人说陈宝仓太“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要去冒险,可正是这份“傻”,才撑起了民族的骨气与尊严。 那些骂叛徒的人该想想,同样面对威逼利诱,陈宝仓用生命守住了信仰,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脊梁。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很难想象当年的危险,但马场町的纪念碑上,每一个名字都在诉说着什么是忠诚。 陈宝仓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只是在黑暗中选择了坚守光明,用一己之力为后人铺就了前行的路。 他的家人没有辜负他,四个孩子都活成了他期望的样子,不慕虚华,踏实做事,这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