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小诸葛”白崇禧向蒋介石献策:反正打不过解放军,不如集中全部兵力,南下干掉越南! 1949年4月的武汉,白崇禧收到的电报,南京失守,汤恩伯的第三十七军正往上海溃退。 他突然转身对参谋吼:“给台北发报!提南下越南的方案!” 此时的白崇禧,已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军事柱石”。 可到了内战,他跟蒋介石的裂痕越来越大。 如今兵败如山倒,他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赌一把! 白崇禧的方案写得极细。 集中华中残余的15万桂系兵力,从广西南部凭祥、东兴一线进入越南北部山区。 理由有三。 第一,地形险。 越南北部多喀斯特地貌,山高林密,跟广西山水相连,适合打游击。 当年红军能在井冈山立足,桂系也能在这儿扎下根。 第二,有外援。 越南有十几万华侨,多是桂系旧部,能提供物资、情报甚至兵员。 更关键的是,法国还在越南驻有军队,胡志明的越盟正跟法军死磕,国民党帮着打越盟,法军大概率会“合作”。 第三,留后手。 要是能在越南建立根据地,未来能从南向北反攻,“像当年共产党在延安那样,曲线救国”。 这不是异想天开。 白崇禧算了笔账,广西的桂系军队还有战斗力,越南的法军装备精良但不熟悉山地,越盟是游击队。 国民党夹在中间,既能借法军挡解放军,又能利用越盟牵制法军,说不定能“盘活全局”。 电报到了台北士林官邸,蒋介石看着“南下越南“,犹豫了两三天。 他不是没想过退路,但他怕。 怕白崇禧生二心。 桂系跟蒋介石一直是“合作大于服从”,李宗仁当代总统时就想跟共产党划江而治,白崇禧更是桂系的核心。 要是让他带着15万兵去了越南,万一跟共产党勾结,或者自立门户,台湾岂不更危险? 怕国际舆论。 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国民党要是“入侵”,会被骂成“侵略者”,美国肯定不会再给援助。 而台湾的军费、装备全靠美援撑着。 怕“寄人篱下”。 越南的法军能帮多少? 万一法军反悔,把国民党当“麻烦”,岂不是引火烧身? 蒋介石最终回电:“迁台,按原计划执行。” 他宁肯守着台湾这个小岛,有海峡屏障,有美国撑腰,也不愿赌越南的“未知”。 蒋的否决,彻底断了白崇禧的念想。 当白崇禧接到否决电后,心凉了半截。 他立刻率部从湖北退到湖南衡阳,想做最后一搏。 广西是桂系的发家地,有15万守军,还有华侨支持的补给线。 他下令:“死守广西,打通越南通道!” 可解放军没给他机会。 陈赓大将的第四兵团从江西南下,像把尖刀插向广东,切断了白崇禧逃往海南岛的路线。 另一路解放军守在贵州到云南的要道,堵死了西逃的口子。 更要命的是,内部的“钉子”炸了! 曾经的军统要员陈达,此时已经投诚,他带着任务潜入广西,靠着白崇禧旧部的关系,策反了几个师的将领,拿到了完整的军事部署图。 1949年12月,解放军莫文骅部从湖南进入广西。 当地的游击队早等着了,有了陈达的情报,桂系军队一触即溃。 12月3日,白崇禧乘最后一架C-47运输机离开衡阳,飞往台北。 此刻,一切都晚了。 到了台湾,蒋介石只给了他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虚职。 他不再参与军政,只在党务和宗教团体里挂名。 1966年12月2日,他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73岁。 而那份“南下越南”的密电,静静躺在他台北寓所的抽屉里,成了他最后一次试图扭转败局的孤注。 白崇禧一生,是“小诸葛”的传奇,也是国民党体制病的缩影。 他能打硬仗、善用谋略,可上司蒋容不下他,同僚李宗仁与他不和,底层士兵厌战,百姓盼和平。 他提出“南下越南”,是看透败局后的清醒,却救不了一个腐朽的政权。 就像老话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白崇禧再聪明,也架不住国民党内部的倾轧、战略的短视、民心的流失。 他的“越南棋局”,终究是落子无悔。 从“小诸葛”到败军之将,他的一生,写满了个人与时代的纠缠。 主要信源:(国防时报——白崇禧率部逃往越南的美梦是如何破灭的、河北共产党员——广州解放纪实,叶剑英南下主持大局,林彪主张缓下广州,陈赓据理力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