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4岁的徐志摩爱上了16岁的林徽因,但他忘记了,当年,张幼仪嫁给他的时候也只有16岁。离婚时,张幼仪说:“林小姐只有16岁,还在读中学,这个世界上,16岁就愿意嫁给你的傻姑娘,只有我一个。”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有钱人家,家里开钱庄,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生意场上的精明。他读了沪江大学,又转北大英文系,毕业后教书,写诗,很快就成了文坛新星。那时候新文化运动正火,他崇拜胡适,迷恋西方自由恋爱,觉得包办婚姻就是枷锁。 可1915年,家族给他张罗了门当户对的媳妇,他也没多反抗,就这么稀里糊涂结了。 张幼仪父亲是绸缎商,家里兄弟个个出息,她自己也进了教会女校,学英语家政,本来前途不错。结果15岁就订婚,16岁嫁人,学校也没读完。 两家联姻,本是为生意铺路,张幼仪的哥哥张嘉璈在银行界有势,徐家看中这点。张幼仪嫁过去后,尽心尽力管家,生了儿子徐积锴,公婆都喜欢她。 可徐志摩从头到尾就没把她当回事,婚前看照片嫌她土,婚后总念叨婚姻是灵魂枷锁。1918年他去英国留学,扔下老婆孩子,信回家只问父母和儿子,对张幼仪提都不提。父母担心,1920年让张幼仪带孩子追过去,结果她在伦敦语言不通,啥都不熟,每天就洗衣做饭,徐志摩还是爱理不理。 徐志摩在英国剑桥混得风生水起,诗写得飞起,正好碰上林长民带女儿林徽因来玩。 林徽因从小聪明,接触西方文化,16岁就随爸游欧洲。徐志摩一眼看中她,觉得这姑娘有才华有气质,跟张幼仪天差地别。他开始猛追,写信吟诗。林徽因那年纪,情窦初开,也被他逗乐,两人聊文学聊建筑,徐志摩彻底上头了。 可他家底还在,儿子都两岁了,张幼仪千里迢迢过来,他非但不收心,还想离婚娶林徽因。林徽因知道他有家室后,吓一跳,赶紧跟爸回国,1922年嫁给梁思成,专心搞建筑去了。 徐志摩没死心,追回国继续纠缠,可林徽因铁了心不理他。 张幼仪这时候怀了二胎,本是好事,可徐志摩一听,立马让她打掉,说为了离婚方便。张幼仪不肯,手术有风险,她想留孩子。徐志摩气急败坏,直接提离婚,还写信给家里说要为自由爱情做先锋,为社会改良开路。 张幼仪问他爱的是谁,他才承认是林徽因。那句“林小姐只有16岁,还在读中学,这个世界上,16岁就愿意嫁给你的傻姑娘,只有我一个”,就是她离婚时撂下的话。 徐志摩被堵得没辙,消失一阵子。张幼仪挺着肚子,孤零零在英国,写信给在法国留学的哥哥张公权,他回话说孩子生下来我养,你来法国。张幼仪生下二儿子彼得,徐志摩一周后寄来离婚协议,她签了字。 协议里徐志摩大谈真爱奋斗啥的,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甩锅。 可怜二儿子不到三岁就病死了,张幼仪伤心欲绝,结束欧洲生活,回国把实情告诉徐家父母。公婆气炸了,想断绝关系,徐志摩死活不认。 离婚后,张幼仪去德国柏林女子大学学社会学和经济,成了中国第一个离婚后留洋的女性。1924年回上海,1926年开服装店“云裳”,专卖西式女装,那时候女人穿衣还保守,她推改良旗袍,生意火爆。她后来嫁给瑞士医生苏纪之,过上稳定日子,儿子徐积锴长大在美国当教授。 徐志摩甩了张幼仪,没追到林徽因,转头爱上陆小曼。 徐志摩1925年勾搭上她,陆小曼也离婚,拿掉王赓的孩子,身体落下一堆毛病,再也生不了。1926年两人结婚,父母两边都反对,没人给钱。陆小曼大手大脚,徐志摩写诗讲课赚的钱全砸进去,很快就债台高筑。他去北京教书,跑来跑去,陆小曼在家吸烟找小白脸,两人吵架不断。 1931年徐志摩坐飞机去北大听林徽因讲建筑,雾大撞山死了。 徐志摩死后,张幼仪操办后事,还资助陆小曼十年生活费。陆小曼穷困潦倒,靠张幼仪的钱过日子。 张幼仪从受害者变成独立女性,靠自己闯出一条路,这故事听着像肥皂剧,其实就是民国男女的缩影,家族压力、个人欲望搅和一起,爱情不是诗句那么简单,得有担当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