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江县坚持将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健全保障机制等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从分散化向系统化、从活动型向项目型转变,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别样路。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志愿服务基础。构建全域覆盖网络,成立县级“凯江连心桥”志愿服务队1支,各乡镇、村(社区)结合实际组建特色分队51支,构建起“县—乡—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组建专业志愿队伍,组建“司法流动服务站”“农技田间课堂”“食安快检先锋队”等1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注册志愿者7.8万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3.8万场次,服务群众超150万人次。强化区域资源联动,与38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整合企业、社会组织资源30余家,实现资源共享与项目联动,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工服务融合覆盖率达90%。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志愿服务效能。推行“四单制”精准服务,建立“群众点单—团委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供需对接模式,累计收集需求清单1.2万条,设计标准化服务项目142项,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打造品牌化项目矩阵,聚焦“一老一小”、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培育“银龄关怀”“产业助销”“绿美乡村”等品牌项目20个,其中,“周末陪伴计划”服务留守老人2000人次,“助农直播”销售农产品1300公斤,带动农户增收了30%。赋能智慧志愿服务,应用“无人机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调控服务点位34个,动态响应人流密度与需求变化,志愿服务效率提升了40%,服务覆盖人次同比增长了50%。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志愿服务活力。创新激励赋能制度,实施“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机制,志愿者凭积分兑换服务2.1万次,激励参与时长超400万小时。建立长效培训体系,组建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开设“志愿服务大讲堂”等6大类培训课程,培育星级志愿者1000余名,志愿者专业资质认证通过率达85%。强化资金政策支持,设立志愿服务发展基金,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捐赠”筹集资金150万元,支持项目孵化49个,发放物资价值15万元,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
(莫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