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大家一个扎心的事实:其实人是不需要交朋友的。因为交朋友根本没有用。小事情不需要朋友帮忙,大事情朋友也帮不上忙。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人们都很现实。当你有钱有权有势朋友无需结交就会自己找上门,当你无钱无权无势想结交朋友也没人理你。有没有朋友取决于你有没有价值。不必刻意去交朋友,安下心来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强大才是王道。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又迅速暗下去。最后一个未接来电的备注是“兄弟”,李强。就在今天下午,他支支吾吾地拒绝了我借钱周转的请求,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又无比苍白。 我坐在还未付清租金的办公室里,窗外是这个城市永不熄灭的灯火。桌上摊着破产清算的文件,像一份死亡的诊断书。 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挤满了为我庆贺生日的人,酒气混合着奉承话,几乎要将天花板掀翻。那时我以为自己拥有整个世界,至少,拥有很多“朋友”。 我的公司资金链刚出现裂缝,王总就“恰巧”在国外度假,电话永远转到语音信箱。我们是大学同学,曾在一个碗里吃泡面,他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醉话。如今想来,那真的只是醉话。 最狠的一刀来自刘明。他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下属,我教他谈业务,帮他挡酒,甚至在他母亲生病时垫付过医药费。 在我最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带着公司最重要的客户资源和核心团队集体辞职,另立门户。他临走时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哥,对不起,我也要生活。” 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问:“你张叔说他儿子想进你们公司……”我打断她:“妈,公司没了。”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说:“没了也好,太累。回家妈给你包饺子。” 只有在这种时候,你才会明白,小事情比如修个水管、搬个家具,你确实不需要朋友,花钱就能解决。而大事情,比如倾家荡产、众叛亲离,朋友也根本帮不上忙,他们也不敢帮。 我注销了社交媒体,退出了十几个叽叽喳喳的群。世界突然安静得可怕,也真实得可怕。我开始在凌晨四点醒来,借着窗外路灯的光,看清这间堆满纸箱的屋子。 这里没有酒,没有谎言,没有虚情假意的拍肩搭背,只有我和我失败的残骸。 记得我的大学导师说过一句话:“人呐,像海里的岛。看着连成一片,底下都是孤零零的。潮水涨的时候,什么都看不见。潮水退了,才知道谁连着根,谁早就分家了。” 我潮水的时代,彻底退了。 我找了一份最基础的工作,用以前百分之一的收入,重新学习如何生活。我不再参加任何聚会,把所有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和思考。 两年后的一个下午,我偶然在财经新闻上看到了李强的照片。他正热情地搂着另一个新贵的肩膀,笑容和当年搂着我时一模一样。 昨天,我因为一个项目上的技术问题,去工业大学请教一位老教授。我们素昧平生,但他被我的专业和诚恳打动,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为我答疑解惑。 临走时,他送我到门口,说:“年轻人,像你这样沉下心来做事的,不多了。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 那一刻,我站在夕阳的余晖里,忽然明白了。 人或许真的不需要刻意去“交朋友”。那种带着目的性、渴望被认同、寻求安全感而建立的联结,脆弱得像蛛网。 当你安下心来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专业、有价值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到同样层级的人。你们之间不再是“利用”,而是“互助”;不再是“依附”,而是“同行”。 鲁迅曾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查理·芒格(投资家):“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想要拥有高质量的朋友,最可靠的方法是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值得交往的人。 拿破仑:“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当你风光时,身边聚集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机会主义者”和“资源吸附者”。他们靠近的是你带来的潜在利益。 而当你落魄时,就像潮水退去,这些附着物自然会离开,去寻找新的“礁石”。 不必谴责,这是社会运行的常态。能共患难的,是极少数的恩情,而非普遍的情理。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将自己变成一座坚固的桥。即你的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和心理素质。别人可以过河拆桥,但无法夺走你作为“桥”的能力。 不必刻意巴结、融入圈子。当你沉下心来发展自己,变得强大、专业、有趣时,你会像一块磁铁,自然而然地吸引到同频的人。 这时建立的关系,是基于尊重、欣赏和共赢的,远比酒桌上一拍即合的“兄弟”要稳固得多。你的价值,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不是不交朋友,而是不“求”朋友。 不是拒绝合作,而是用实力为合作奠基。 不是看透人性后失望,而是理解人性后更好地运用它来成就自己。 当你弱小时,世界充满了“敌人”和“路人”;当你强大时,世界充满了“伙伴”和“机会”。 世界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你所处的位置和高度。所以,请停止抱怨世态炎凉,安心筑造你自己的高地。当你站在山顶时,清风自然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