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爱国华侨陈嘉庚是怎么跟老蒋决裂的?蒋说道:你千万不要去延安! 1940年3月

爱国华侨陈嘉庚是怎么跟老蒋决裂的?蒋说道:你千万不要去延安! 1940年3月,66岁的陈嘉庚踩着战时陪都重庆的土路上岸时,眼睛被满城的彩灯晃得有些花。蒋介石为了招待他这位“南洋财神”可是花了大力气,摆了场排场极大的酒席,足足花了八万块法币。桌上山珍海味堆得像小山,水晶灯照着满桌官员举杯劝酒,热闹得很。 然而此时的陈嘉庚却没什么胃口。他瞥了眼窗外,防空洞门口缩着些难民,破衣烂衫的,冻得直打哆嗦。眼见如此,陈先生手里的银筷子突然沉重起来。 他心中明白,就这一顿饭,够上千人吃好几天了。他先前还挺信蒋介石,为他捐过十架飞机,可这会儿,心里那点敬意一下子凉透了。 陈嘉庚可不是来重庆赴宴的,他是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主席,手里攥着的是八百万华侨的救命钱——有卖花阿婆的零碎铜板,有橡胶工人晒脱几层皮换来的工资,1939年一年就往国内汇了3.6亿法币,这些钱占了当时国民政府军费的近一半。 后来他去福建考察,更是撞见壮丁被麻绳捆着往前线送,衣衫褴褛得像乞丐。他连夜给蒋介石发五封急电反映情况,结果石沉大海。更过分的是,他在报上登声明说福建米价贵,第二天就被省府强行改掉,这让他气得直骂“没良心的马屁精”。 没过多久,蒋介石在成都特意请他吃饭,先吹嘘自己如何抗敌,突然话锋一转,脸色沉下来:“你千万不要去延安!”陈嘉庚当时就愣了,都是抗日根据地,为啥偏不让去?他想起前几天听说,南洋华侨捐的药品居然在重庆的益丰洋行里卖高价,找蒋介石讨说法也没下文,这疑惑就更重了。 其实早在刚到重庆时,陈嘉庚就当众说过要去延安考察,毕竟要给千万侨胞交代真实情况,总不能只看一处就下结论。蒋介石这话一出口,他心里那股拗劲反倒上来了,当场就回:“全体华侨托我亲历各地,如若不去,难向他们交代。” 饭没吃完他就找了中共驻渝代表叶剑英、董必武,之前见过几面,知道他们说话实在。叶剑英告诉他西安到延安路虽险,但有八路军护送,放心走。没过几天,毛泽东又发来电报,诚邀他去延安看看。 可蒋介石那边不撒手,后来派人“护送”他去西北,车队故意绕远路,迟迟不肯放行入陕。陈嘉庚看穿了这是故意拖延,干脆坚持改乘小车,一路催着赶路,终于在5月31日傍晚到了延安南门。 一进延安,他就看见五千多工人、农民、学生夹道欢迎,没有彩灯也没有排场,大家脸上全是真切的笑意。毛泽东在窑洞里见他,办公的桌子就是旧式民间家具,晚上请吃饭,把旧圆桌面架在办公桌上当餐桌,桌上就白菜、咸萝卜干,加一碗老乡送的鸡汤,总共花不了一块法币。 毛泽东没讲半句空话,全是实打实的细节:怎么把钱省下来造子弹,士兵缺棉衣怎么解决,甚至边区规定贪污五十块就枪毙。陈嘉庚看着朱德跟士兵一起蹲地上啃窝头,看着老百姓用豆子投票选干部,心里彻底亮了——蒋介石不让他来,是怕延安的清廉戳穿重庆的奢靡假象。 要我说,陈嘉庚的决裂从来不是冲动,是拿着华侨的血汗钱当标尺,量出了谁在真抗日、谁在谋私利。他看的不是酒席排场,是能不能跟老百姓分最后一碗饭。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