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杨振宁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言(Google翻译) 陛下、殿下、女士们、先生们:

杨振宁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言(Google翻译) 陛下、殿下、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感谢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科学院对我和杨夫人的热情款待。我还要特别感谢高本汉教授的引言和他用中文撰写的文字,听了这些文字,我感到无比温暖。 诺贝尔奖的颁发始于1901年。同年发生了另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件事对我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对我参加1957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蒙各位的谅解,我将花几分钟时间简要谈谈这个问题。 上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和经济体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给中国带来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关于应该将多少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问题,曾引发过激烈的争论。然而,在最终达成解决方案之前,理智被情感所取代。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群被称为义和团(Y Ho Tuan,英文为Boxers)的人,他们声称自己能够赤手空拳地抵御现代武器的攻击。他们对在华西方人采取的愚蠢无知的行动,导致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军队开进北京。这场事件被称为义和团战争,双方都进行了野蛮的杀戮和可耻的抢劫。归根结底,这场战争被认为是骄傲的中国人民在遭受日益加剧的外部压迫和内部腐朽腐败之后,沮丧和愤怒的情绪表达。历史上,它也被视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关于应该将多少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争论。 战争于1901年随着条约的签署而结束。除其他事项外,条约还规定中国须向列强缴纳约五亿盎司白银,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大约十年后,美国以典型的美国式姿态决定将其应得的份额归还中国。这笔钱被用来设立一个基金,资助清华大学以及一个赴美留学的奖学金项目。我直接受益于这两个项目。我在这所大学幽静而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长大,我的父亲曾是那里的教授,我度过了宁静的童年,而不幸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享受到这样的时光。后来,我在同一所大学完成了研究生头两年的优秀教育,并凭借上述基金的奖学金再次前往美国深造。 今天,当我站在这里向你们讲述这些时,我深深地意识到,从多个意义上来说,我都是中西文化的产物,既和谐又冲突。我想说,我为我的中国传统和背景感到自豪,同时也为我致力于现代科学而感到自豪。现代科学是源于西方的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我曾经并将继续为之奉献我的工作。 演讲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高本汉向获奖者致辞:李先生、杨先生,请允许我向你们致以祝贺。50年来,我一直研究贵国的文学、历史和艺术,我不能不全心全意地钦佩和热爱它。你们三千年的文化,正如那首神圣的古诗所唱:“像江河一样,像汉水一样,浩瀚如山,奔腾如江河。”两位伟大的学者如今已证明,贵国至今仍拥有与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同样敏锐的智慧之士。我想,所有中国人,无论其政权如何,都一定会钦佩你们,并用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的话来评价你们:“吾岂一日无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