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猪肉不香了?饲料大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我们现在吃的猪肉很多都是三元猪,三元猪是国际通行的猪,它的瘦肉率比较高,长得比较快,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以前乡下养猪,一头得养上整整一年。吃的是剩饭菜、谷糠和红薯藤,还能在泥地里拱食。这样养出来的猪,肥瘦分布均匀,肉里藏着不少油花。 业内都知道,猪肉的香味主要来自脂肪加热后的分解物。土猪的肌内脂肪能到5%以上,远超3%的优质肉标准,炖肉时自然香味扑鼻。 现在的三元猪是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杂交的品种。半年就能长到两百斤出栏,料肉比特别低,吃两斤多饲料就能长一斤肉。 它们待在标准化猪舍里,吃的是玉米、豆粕配成的工业饲料。长得快、瘦肉率高,能达到65%,但脂肪含量比土猪少了一半。 脂肪少了,香味自然就淡了。三元猪的肉纤维粗,炖久了容易发柴,再多调料也盖不住那种干涩感。不过现在也有改进,比如用蛋白桑当饲料,能让猪肉长出雪花肉。 喂养的差别也影响味道,以前养猪喂的是五谷杂粮混着野菜,天然食材能养出丰富的脂肪结构。现在的饲料营养均衡,却少了天然气息。 刘永好其实也提到,他们在试着把本土猪的风味和三元猪的效率结合,培育新的品种。毕竟本土猪虽然香,但长得太慢,料肉比也高。 屠宰运输环节更是让香味打了折。猪肉从出栏到上架,要经过屠宰、排酸、冷链运输。低温虽能保安全,肉细胞里却会结冰。 解冻时汁液流走,香味也跟着跑了。烹饪前焯水去腥,又会冲淡仅剩的鲜味。有研究发现,快速冷冻能减少这种风味流失,但还没普及。 生活节奏的变化也藏着原因,以前杀年猪是全村的大事,现宰现煮,吃的是新鲜和仪式感。现在猪肉天天吃,早没了那份期待。 而且现在烹饪都用电磁炉、高压锅,快是快了,却少了慢火砂锅熬煮的过程,香味没能充分释放。加上猪肉消费占比从65.6%降到57.8%,选择多了,味蕾也挑了。 猪肉不香从来不是单一问题,品种追求效率丢了脂肪,饲料标准化少了风味,冷链锁死了鲜味,连吃的心态都变了。每一步都在求快求稳,却把油香留在了过去。 不过也不用太可惜,现在不少企业在育种上发力,想把土猪的香和三元猪的快结合起来。相信慢慢能吃到既实惠又香的猪肉。 你觉得现在猪肉和以前比差在哪儿?有没有买到过吃起来像老味道的猪肉?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为什么现在的猪肉,味道好像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