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国际社会必须意识到,中国不会向西方的规范靠拢,而是

[微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国际社会必须意识到,中国不会向西方的规范靠拢,而是会探索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不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而是已经崛起的强国。” 这次他说对了。 中国不会走西方血淋淋的、赤裸裸的、侵略掠夺的,把自己幸福建立在他国痛苦基础上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自己发展也让他国发展的互利共赢的现代化道路。 黄循财这番话,分量很重。新加坡这个国家,一向以精明和务实著称,在国际上扮演着“东西方桥梁”的角色。他们的领导人说话,通常不会走极端,但往往能一针见血。 当他说出“中国已经崛起”时,其实是在给全世界,特别是西方那些还活在幻想里的人提个醒:别再用老眼光看中国了,那个需要你们“指点”、需要你们“接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摆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已经长成、并且有自己主见的巨人。 那么,这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它和西方走过的路,区别在哪?说白了,区别就在于路径和心态。西方的现代化,翻开历史书,每一页都沾着血和泪。 从殖民掠夺到黑奴贸易,从鸦片战争到无数次为了资源和市场发动的侵略战争,他们的崛起,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和剥削之上的。 他们信奉的是“零和博弈”,我多吃一口,你就得少吃一口,甚至得饿肚子。这种模式,虽然让少数西方国家过上了几百年的好日子,但也给世界留下了无数的伤疤和仇恨。 中国走的,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条路的核心,是“修路搭桥”而不是“驻军开炮”。你看看“一带一路”倡议,十年下来,中国在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修建了铁路、港口、电站,帮助当地把经济发展的“血管”打通。 这和当年西方殖民者修铁路,是为了把当地的矿产和原料更快地运到自己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是帮别人建家,别人发展了,可以买更多的中国商品,大家都有生意做,都有好日子过。这就是“自己发展也让他国发展”的互利共赢。这种模式,可能见效慢,但它更可持续,也更得人心。 这种道路的不同,也体现在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上。过去,世界一有矛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国。美国怎么解决?往往是派航母、搞制裁、扶植代理人,总之是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摆平。 但中国呢?看看去年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这两个中东地区的宿敌,在中国的斡旋下恢复了外交关系。 中国没有派一兵一卒,没有发射一颗子弹,靠的是搭建对话平台,提供和平方案。这就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体现。它告诉世界,解决冲突不一定非得打打杀杀,坐下来谈,也能找到出路。 当然,中国选择这条路,不是因为它天生就是“圣人”,而是因为它自己就是“血淋淋的”西方道路的受害者。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被列强侵略、瓜分,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痛苦,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正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中国太清楚,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最终必然会遭到反噬。所以,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绝不能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样子。 现在,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金砖国家的扩员,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加入这个由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主导的合作机制,寻求一个更加公平、多元的国际秩序。 他们受够了西方那种动辄制裁、颐指气使的做派,渴望找到一个真正能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平台。这背后,其实是对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大家都在一条船上,风浪来了,得一起划桨,而不是互相凿船。 黄循财的话,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一种是“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必然会像历史上的西方列强一样,去争夺霸权、欺压他国。另一种,则是中国正在努力实践的新可能,即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走向繁荣。 现在的问题是,习惯了当“世界警察”和“规则制定者”的西方,真的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新的可能性吗?他们是会选择放下身段,与中国一起探索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还是会固守“你死我活”的旧思维,最终把世界拖入新的对抗之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我们未来几十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