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张敏敏: “只要你全身不紧张,就不容易生病,可你呢,就是放松

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张敏敏: “只要你全身不紧张,就不容易生病,可你呢,就是放松不下。因为很多事情搁在你心里面,整天提心吊胆,把自己崩的紧紧的,放不开,天塌下来,你就让它塌,爱咋咋地,让自己行动起来,去晒太阳。” 体检报告从指间滑落,像一片沉重的铁皮砸在地板上。“慢性胃炎、心律不齐、甲状腺结节”。 这些词语在我眼前跳动,组合成一张疾病的网。我瘫坐在医院走廊的塑料椅上,冰凉的触感透过薄薄的裙子刺进来。窗外是五月明晃晃的太阳,可我觉得自己像藏在阴沟里的苔藓。 医生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张小姐,你的身体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所有指标都在报警。简单说,你太紧张了。” 是啊,太紧张了。我甚至不记得上一次完全放松是什么时候。即使在睡梦中,我的拳头也是攥紧的,指甲在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痕。 回到那个被我称为“办公室延伸部”的家,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邮箱里又堆了十七封未读邮件,工作群的红色数字跳到99+。我端起早上剩下的半杯冷咖啡,胃部立刻传来熟悉的绞痛。 手机震动,是母亲:“你爸体检结果不好,下周复查。”项目经理发来消息:“方案客户不满意,明早九点前重出一版。”物业通知:“今晚八点至十点检修,停水。” 每一条信息都像一根绳子,勒得我更紧一点。我站在客厅中央,感觉自己像个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每一根神经都绷到了极限。 转机出现在那个彻夜未眠的凌晨。我翻到半年前收藏的一篇文章,北京协和医院的张海敏博士说:“只要你全身不紧张,就不容易生病。” 这句话像一记温柔的耳光。“可你呢,就是放松不下。”我对着空气点点头。“天塌下来,你就让它塌,爱咋咋地。” 我哭了。原来有人早把答案放在那里,只是我固执地举着手,以为天需要我来扛。 第二天,我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请假。没有编造亲人病危的借口,只是在邮件里写:“因个人身体原因请假一天。”发送键按下的那一刻,心跳快得像要挣脱胸膛。 我换上最旧的运动鞋,走到小区对面的公园。上午九点,这里属于老人和孩子。我坐在长椅上,看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追鸽子。 她跑起来像团跳动的火焰,笑声清脆得能敲碎玻璃。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下来,在我手背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接,这个幼稚的动作让我自己都愣了一下。 原来,阳光是有温度的。不是办公室LED灯冰冷的白,而是某种毛茸茸的暖意,从皮肤慢慢渗进血液里。 中午,我走进菜市场。已经多久没有在工作日白天来过这里了?摊主的吆喝、活鱼的腥气、西红柿饱满的红,一切都新鲜得让人手足无措。 我买了一把小青菜,两块豆腐,慢慢走回家。没有回邮件,没有接工作电话,只是专心地把豆腐切成均匀的小块。 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我看着那些气泡升起、破灭,忽然想起小时候蹲在河边看泡沫的下午。那时时间慢得像凝固的蜂蜜,而现在,我的时间被切割成以分钟计价的碎片。 傍晚,我破天荒地下楼跳绳。最初几十个就累得喘不过气,心脏慌慌地跳。但跳到一百个时,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一种奇异的畅快感却升腾起来。那些堵在胸口的焦虑、委屈、恐惧,好像随着汗水一点点排出了体外。 “让自己行动起来,去晒太阳。”博士的声音又在脑海里响起。 我开始有意识地“松开”自己。开会时,发现肩膀耸得像要碰到耳朵,就悄悄放下来;打字时,察觉牙关咬得太紧,就轻轻松开;睡前,感觉眉头还锁着,就用手指把它抚平。 这些微小的动作起初很刻意,后来渐渐成了本能。 最神奇的变化发生在胃部。那个总是隐隐作痛的地方,不知从哪天开始变得安静。我还是会接到母亲的电话,还是会被客户挑剔,还是要在停水前接好备用水。 但我不再觉得那是勒紧的绳索,它们只是生活本身的样子,像天气有晴有雨。 昨天,项目经理又在群里发飙,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排版错误。我看着他刷屏的感叹号,突然理解了。 他和我一样,也是个攥紧拳头的人。我平静地回复:“收到,马上调整。”然后泡了杯热茶,慢慢修改。 修改完走到窗边,发现晚霞美得惊心动魄。粉紫色的云铺满天际,像上帝打翻了颜料盘。我看了很久,直到天空变成深蓝。 原来,天不会塌。即使真的塌了,我也接不住。不如就让它塌吧,爱咋咋地。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 唯有让心灵达到虚空、宁静的极致状态,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守护身心的和谐。紧绷的弦易断,松弛的心方久。 庄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之情便不能侵入内心。这正是一种“天塌下来,就让它塌”的豁达与智慧。 《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当人的精神安宁,内守于心,外邪便无法入侵,疾病自然无从产生。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而养心的核心,是学会放松。 所以,从今天起,不妨时常提醒自己:松开紧锁的眉头,放松耸起的肩膀,放下心里的重担。去行动,去晒太阳,去成为一个“不容易生病”的、松弛而自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