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系统施治强监管小切口推动医疗服务大转变

今年以来,在阜阳市纪委监委指导下,阜阳市卫生健康委联合驻委纪检监察组同向发力、协作互动,强化全流程监管,从源头遏制重复检查检验和违规收费行为,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和患者多元需求,抓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持续推动医疗服务供给提质增效,用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果和工作成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有效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强力推进整改整治。推动开展自查督查。督促建立自查自纠问题台账,严格规范医疗机构临床检查检验与计价收费行为,落实问题“清单+闭环”管理,逐项对账销号。市县(区)两级卫生健康委开展抽查40次,对未整改问题建立跟踪机制,纳入动态督办清单。建立机制源头治理。推动医疗机构完善临床检查检验管理机制,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严格检查检验组套三级审批,建立“科室申请-医务科+医保办联合论证-领导小组审批”的三级备案流程。强化信息化审核管理,4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完成检查检验项目审核相关信息化升级改造,对特殊级检查检验项目和重复开具、组套内项目交叉等情形进行重点审核,通过逻辑校验、弹窗提示等方式,避免重复检查和收费。6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医保政策及患者需求对检查检验组套进行“地毯式”梳理论证,修订检查检验包733条,取消检查检验组套506个。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高额住院费用病例的医疗行为和计价收费的规范性开展六轮穿透式核查,核查病例2500份,核查发现问题总数梯次下降,二级以上医院出院患者临床路径占比提升至67.30%,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提升至89.23%。市卫生健康委加强与医保部门协调联动,建立数据溯源管理机制,定期反馈医保智能监管异常疑点数据,建立“数据筛查-科室核实-原因分析”的溯源机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医保政策落地及收费信息公开,重复检查检验和违规收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8月份,阜阳市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反馈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疑点数据环比下降15.53%,其中检查检验类项目下降14%,违规收费类下降10.7%。统筹推进线索查处。落实《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三医”联动工作机制》要求,按规定程序及时移交问题线索,确保应移尽移,认真核查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存在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深挖彻查违规行为背后作风不实、责任缺失问题。

全力清退门诊预交金。拧紧责任链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专题听取汇报并研究部署清退工作,市卫健委多次召开会议调度推进,纪检监察部门将清退工作纳入重点督导事项,全程拉起“监督网”,驻委纪检监察组对8个县市区开展全覆盖督导。实行专班推进。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动态监测进展情况,研判难点堵点。全面起底摸排。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阜阳市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清退路径、时间表和操作规范,建立存量历史预交金台账。坚持分类施策。部分医院创新开发微信小程序退费功能,多家医院与人社、财政部门对接,将符合条件的存量门诊预交金账户信息与社保卡金融账户、“涉农一卡通”信息进行匹配,借助银行批量代发直接退至群众账户,实现“信息跑腿”代替“群众跑路”。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全市66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积极改造门诊挂号系统,建立完善患者复诊诊疗系统,开通“复诊号”,实行同病同诊挂号费、诊察费“三日免”,得到群众广泛认可。2025年以来,“一次挂号管三天”受益患者75万余人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定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方案,明确互认项目清单。目前,依托“智联网医院系统”检查检验共享监管子平台,已实现22家公立医疗机构、医共体之间423项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为群众节省就医费用510万余元。推行“预住院”服务。5家三级医院设立“预住院服务中心”,专门办理住院预约、预住院检查检验安排、入出院手续办理,择期手术患者在入院前即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术前等待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破解三甲医院“一床难求”现状。探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委托阜阳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自2024年起已成功开展4期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经培训的护理员累计为18270名患者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以专业护理减轻患者家属的照护压力,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难题,有效解决群众在医疗照护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推出慢性病线上续方服务。丰富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内涵,指导有关医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互联网医院慢性病续方服务,提升慢性病患者就医体验,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倾力办好慢性病患者用药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线上慢病续方1500余人次,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切实解决了慢性病患者就医的“烦心事”“忧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