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生物能在火星生存酵母菌竟能上火星
要说地球上谁能在火星生存,答案可能不是人类,而是——酵母菌。
就是你做面包、酿酒最常见的那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近它被发现竟能扛住火星级别的极端环境。
印度IISc和PRL研究人员联合做了个大胆测试:
用冲击波模拟陨石撞击的“火星地震”,再加上高浓度、对生命极度毒性的火星土壤成分——高氯酸盐,看看这微生物能不能撑下来。
结果,它居然真的撑下来了。
实验用了马赫数高达5.6的高强度冲击波(大约是音速的5倍),来自一个专门为天体化学打造的冲击波管装置(HISTA),然后再用100mM浓度的高氯酸钠“毒打一顿”。
更狠的是,科学家还把这两种极限压力“叠加使用”,就跟在火星上连环倒霉一样——先被陨石撞,再陷入有毒沙尘暴。
但这群酵母表现得堪称“生命顽强”:活了下来,没有被彻底杀死。
那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会造“避难所”。
研究发现,酵母在遭遇冲击波或化学毒性时,会迅速组装一种叫RNP凝聚体的小结构,其中包括stress granules和P-bodies。
这套机制说简单点,就是:
- 细胞在压力下不慌张,赶紧收拾mRNA,进到这些“无膜小屋”里过冬;
- 冲击波→触发stress granules和P-bodies;
- 高氯酸盐→只触发P-bodies;
- 如果是不能生成这些结构的突变体?很快就死。
科学家还做了转录组分析,发现应激下基因表达大幅改写,酵母就是靠这种“快速自我修复机制”挺过来的。
这项研究也给太空生命研究提供了全新方向:
也许未来设计“外星级生物系统”的时候,直接拿地球上最熟悉的老朋友——酵母,就够用。
它不光能发酵、能造酒,现在还可能是最具火星生存希望的候选者之一。
研究已发表于《PNAS Nexus》,主导者之一Riya Dhage表示:“我们原本也以为它会死,没想到居然挺过来了。”
网友评价道:“以后如果火星真的开饭馆,第一位入驻的厨师,可能就是它。”
参考链接:scitechdaily.com/this-common-organism-could-survive-on-m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