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大放厥词,他声称“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这是美国几十年来的“损失”,他还表示,现在是中美达成“公平协议”的时候了,因为中国损失惨重,到11月1日,美国对华关税就将达到155%,他还说,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因心里没底,自己打圆场说,“会议也可能举行不了”,“这只是生意罢了”。 他嘴里的“美国建设”,压根经不起半点推敲,中国军队的发展从来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反倒美国的软肋被这场关税战扒得明明白白。 先说所谓“美国建设中国军队”的说法,简直是把历史和事实都抛到了脑后。就拿航母来说,山东舰从龙骨铺设到舰岛安装,全是国内团队一点点攻坚,船身的每一块钢板、每一颗铆钉都是中国制造,下水前的无数次调试没有依赖任何外部技术支持。 再看歼-20,航空工业的专家早就说了,它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垂尾布局”是国际首创,研发团队花了十余年时间,突破了隐身、气动、飞控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从头到尾都是自主设计制造,跟美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高科技武器还得靠中国的稀土撑着,市场报告显示美国78%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一架F-35战斗机就得用近500公斤稀土,小到电子战系统,大到发动机零件,都离不开这些来自中国的关键材料。 美国连稀土加工都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处理,到头来倒说“建设了中国军队”,这逻辑简直站不住脚。 再说关税战这事儿,特朗普以为加税就能让中国屈服,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说“中国损失惨重”,可实际数据根本不支持这个说法。 2025年前4个月,中国对美出口也就下降1.5%,而且出口的商品早就从低端制造业转向了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这些高附加值品类,同时东盟早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美贸易的依赖度一直在降低。 反倒是美国这边,关税大棒没打疼别人,先伤到了自己。穆迪公司算过一笔账,美国消费者承担了92%的对华关税成本,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要多花1300美元,从沃尔玛的家电到工地上的钢材,物价涨得老百姓都开始囤货了。 布鲁金斯学会的人直言,关税没帮美国保住饭碗,反倒让各行业丢了14万到27.5万个岗位,为了“挽救”一个制造业岗位,得花几十万美元,这笔买卖简直亏到姥姥家。 美国想靠关税振兴制造业,结果越振越糟。2008年的时候制造业占美国GDP还有12%,现在跌到了10%左右,所谓的“产业回流”大多是食品加工这类低附加值领域,计算机、电子设备这些核心产业的岗位还在往外跑。 更打脸的是,关税没缩小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国际贸易逆差反倒涨到了9184亿美元,比前一年多了1335亿美元。瑞士银行早就说了,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危害比通胀还大,可能拖累GDP增速0.8到1个百分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更是预测,如果继续折腾,美国GDP会减少550亿美元,通胀还得再涨20个基点。这些数据摆出来,谁损失惨重一目了然。 特朗普自己也该清楚这些情况,不然不会一会儿硬气一会儿松口。他喊着关税要到155%,可2025年4月美国实际对华关税才125%,中方当时就直接反制,把对美关税也提到了125%,还放话说再加税就不予理会。 这种情况下,他说“会议一定会成功”更像给自己壮胆,转头补一句“可能举行不了”“只是生意罢了”,说白了就是心里没底,知道关税战打不下去了,又找不到台阶下。 毕竟历史早就证明了,1930年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大萧条,80年代对日本加税也没让美国汽车业翻身,现在还想故技重施,自然是行不通的。 中国军队的发展靠的是工人师傅的汗水、科学家的钻研,靠的是自己一步步突破技术封锁,美国从来没给过什么实质性帮助,反倒一直搞限制。 关税战不仅没压垮中国,反而让美国的通胀、就业、贸易逆差等问题全暴露出来,特朗普的话里话外全是“泄气”的味道,说到底就是这场单边主义的博弈,美国根本没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的软肋暴露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