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咱家的C909,在越南飞了半年,租期一到,人家没续。飞机就这么飞回来了。很多人第

咱家的C909,在越南飞了半年,租期一到,人家没续。飞机就这么飞回来了。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完了,是不是飞机不行?被“退货”了?恰恰相反。这半年,飞机在越南最热门的旅游航线上天天飞,连外媒都承认,没出过任何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稳得一批。那为啥不续租了? 咱先把话说透,C909从越南飞回来这事儿,真不是飞机掉链子,反倒像是商业合作里的“试用期考核结束”,是好事不是坏事。 首先得把“湿租”这事儿掰扯明白,这玩意儿在航空圈就是个常规操作,根本不是啥长期绑定的买卖,所谓湿租,就是咱不光把飞机给越捷航空,连开飞机的飞行员、管维修的师傅、甚至调度航班的整个团队都一并打包送过去,相当于“交钥匙工程”,航司只管卖票运营就行。 越捷航空作为越南首家民营航司,年旅客运输量在当地排得上号,他们选这种模式,本身就带着试手的意思,跟咱们买大件家电先试用几天一个道理,图的就是先摸清脾气再谈长远。 再说说这半年的运营实况,俩C909天天扎在越南最火的旅游航线上,跑的是河内—昆岛—胡志明这条线,昆岛机场那跑道才1800多米,两头还都对着海,这种对飞机起降精度和适应能力要求极高的地方,C909愣是没出一点岔子。 要知道东南亚那气候潮湿得能拧出水来,对飞机的金属部件、电子设备都是考验,可半年下来,别说技术故障了,就连小的操作失误都没有,外媒都实打实看在眼里,没半句差评。 这还不是个例,看看C909在其他地方的表现,印尼翎亚航空手里的C909,一天能在空中跑15.88小时,老挝航空的更是创下单日8个航段的纪录,这么能扛造的飞机,怎么可能因为“不行”被送回来。 更关键的是,这半年的运营数据早把“飞机不行”的说法锤得粉碎。截至现在,光东南亚三国的三家航司用C909就开了15条航线,飞了18座城市,累计送了37万多旅客,越南这半年的运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越捷航空当初选C909,早有铺垫,之前路透社就报道过他们想租,只是那会儿卡在监管审批上,后来好不容易谈成了短期湿租,怎么可能因为飞机问题说不续就不续。 航空业里的短期租赁从来不是“用完即弃”,而是精准的战略试探,就像四川航空那位负责人说的,租赁飞机常常用新交易置换调整,以时间换空间,这都是行业常规操作。 从商业逻辑上看,不续租恰恰是试运营成功的信号。越捷航空作为精明的民营航司,肯定要算笔经济账,湿租虽然省心,但长期下来成本不低,毕竟连人带设备都得花钱。 这半年试下来,他们摸清了C909在越南航线的适配性——能跑短跑道,能扛潮湿天,旅客上座率还不低,接下来自然要谈更划算的合作模式,比如转成“干租”,就是只租飞机,自己配机组和维修团队,这样长期运营成本能降不少。 老挝航空不就是这么干的,先看别人试,自己试了短期之后直接转干租,现在高强度运营着好好的。 再说咱国产大飞机的海外推广策略,本身就是走“试运营开路”的路子。C909刚出海的时候,先给印尼翎亚航空试,从岛屿支线跑起,慢慢拓展到美娜多至广州这种2700多公里的跨境干线,证明了实力再拿更多订单。 越南这半年的湿租,就是把这条路再走一遍,用实打实的运营数据给越捷航空吃定心丸。现在租期到了不续,大概率是双方在谈更深入的合作,比如增租更多飞机,或者调整租赁期限,这种商业谈判期间暂停短期合同太正常了,总不能一边谈长期合作,一边还续着高价的短期湿租,那不是跟钱过不去嘛。 航空业的飞机租赁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讲究的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就像租赁公司人士说的,优秀的租赁公司要让资产在全球流动,C909这半年在越南的表现,不光是给越捷看,也是给整个东南亚市场看的——你瞧,这飞机稳得很,性价比还高。 就算跟越捷的短期合同结束了,这37万旅客的运输量、零故障的运营纪录,都是给下一个客户的“推荐信”。 再说了,越捷航空年旅客量那么大,机队扩容是刚需,试过C909这么适配的机型,没理由放着不用,大概率是在憋个大的合作消息,比如直接采购几架,或者签个三五年的长期租约,这可比续个短期湿租划算多了。 所以说,这飞机飞回来根本不是“被退货”,而是完成了它的“市场探路任务”。半年里在越南最难搞的机场跑航线,用零故障证明了自己,还帮越捷航空赚了客流,这哪是不行,分明是超额完成了试用期考核。 接下来就等着看双方的长期合作消息就行,毕竟航空圈里,短期试运营后敲定长期合作的例子一抓一大把,C909这波操作,妥妥的商业合作里的“聪明棋”。 光明网《C909飞机再出国!开启越南商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