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

变脸比翻书还快!曾经当美国驻华大使时,骆家辉对中国态度强硬,各种刁难、傲慢到骨子里。 可一退休,却厚着脸皮跑回中国想捞金,这“双面人”操作,简直绝了! 早在 2009 年当商务部长时,骆家辉就把打压中国企业当成了主业。 当时华为参与美国 Sprint 公司的网络招标,眼看着要成了,他亲自出面干预,拿 “国家安全” 当借口,硬生生搅黄了这笔生意,逼得华为退出美国市场。 转过年来,他又推动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征收反倾销税,不少中国厂商的出口生意直接黄了。 那段时间,他还撺掇国会调查华为和中兴,到处散播 “设备有隐患” 的说法,把中国科技企业的海外路堵得死死的。 等到 2011 年坐上驻华大使位置,这种强硬更是变本加厉。 钢材、铝制品这些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都被他盯上加征关税,不少出口企业成本陡增,订单丢了一大堆。 有人说他坐经济舱、用优惠券买咖啡,看着挺朴素,可一涉及美国利益,他半分情面都不讲。 奥巴马当初提名他时就说得明白,要他为美国企业争利益,骆家辉算是把这份 “任务” 执行得明明白白,至于华裔身份的渊源,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过即使骆家辉如此兢兢业业地为美效忠,美国国内依然对他有所不满,不少势力觉得他 “不够硬”,在意识形态领域没达到预期,说白了就是觉得他对中国不够狠。 或许是摸准了国内的态度,骆家辉干脆借着 “家庭理由” 抽身,既保住了面子,又为后续铺路。 2014 年初正式卸任后,骆家辉的态度悄然转变,捞金的路子也打得很精。 2023 年 11 月,他加入了一家美国律所,专门负责中美法律事务,上海分所的视频会议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张口闭口都是知识产权问题,靠着 “前大使” 头衔拉业务。 不光如此,他还借着 “百人会” 主席的身份组织中美对话,一边呼吁 “公平贸易”,一边又在《新闻周刊》上写文章批评中国科技企业,典型的两头讨巧。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特简单,全是利益在驱动。 当美国官员时强硬,是因为要靠打压中国保住职位、往上爬,毕竟美国国内那些势力就吃 “对华强硬” 这一套。 可退休后没了官职,政治资本不能当饭吃,他就赶紧把 “中美桥梁” 的身份捡起来。 中国有不少企业想了解美国市场,美国律所需要中国客户,他往中间一站,既能拿顾问费,又能收演讲出场费,简直是坐收渔利。 2024 年中美建交 45 周年的座谈会上,他笑着谈合作、讲共赢,跟前几年处处挑刺的样子判若两人。 今年 3 月他还站出来反对禁止中国留学生赴美,说 “损害美国创新”,可转头 6 月就在会议上批评中国的贸易政策。 说到底,他哪有什么固定立场,不过是看哪边能给他带来好处就往哪边倒。 当初不少人因为他的华裔身份对他有期待,现在看来,真是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