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财产安全是大事。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强力推进被骗资金返还工作,已累计返还涉诈资金460万余元,有效遏制犯罪蔓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今年初,家住阳春市春城街道某小区的植某轻信网上“交钱即可办理教师资格证”的虚假宣传,结果证未办成,钱款也难以追回。就在他为此懊恼之际,又在视频平台结识了一名冒充律师的网友,对方以“协助追回损失”为名,再次对其实施诈骗。1月22日,阳春市公安局反诈骗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植某可能正遭遇诈骗,迅速介入处置,及时拦截涉案资金,最终为他挽回损失8.4万余元。
2月18日,阳西县的叶某接到一通冒充某社交软件客服的诈骗电话,对方称其曾开通的免费保险服务已到期,后续将每月自动扣取800元保费。叶某一听要收费,便急于取消,遂按对方提示下载某App,并在不明网页链接中输入银行卡号及密码,还按指示在远程操控软件中进行了人脸识别。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叶某察觉异常,立即前往阳西县公安局织乑派出所报警。市、县两级反诈骗中心第一时间介入,连夜研判被骗资金流向,迅速实施拦截,并在后续侦查中抓获11名转移涉诈资金的犯罪嫌疑人,成功为事主挽回损失147万余元。
6月17日,阳西县溪头镇的黄某在宿舍上网时,落入一个以“低投资高回报”为诱饵的投资返利陷阱。骗子诱骗其多次转账,直到黄某尝试提现余额时,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接到报警后,市、县两级反诈骗中心迅速响应,争分夺秒启动紧急止付程序,成功为事主挽回11万余元。
记者从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刷单返利类、虚假购物服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贷款及代办信用卡类、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是今年我市最高发的五大电信诈骗类型。对此,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当前正值“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等电诈案件频发,市民若接到“客服来电或短信”,切记不轻信,先核查订单情况,或官方电话核实;“双倍退款、账户冻结、先转钱激活”均是诈骗套路话术,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开启“屏幕共享”、不发短信验证码,正规退款会退回原支付渠道,凡是要求“先垫钱、转私人账户”的必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