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陈宝仓将军最后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他表情凝重,因为他即将深入龙潭虎穴的台岛,秘密执行任务,就在两年后,他光荣就义。 陈宝仓将军是河北遵化出来的硬汉子,身上带着北方人特有的爽朗和韧劲。他在国民党里头的资历很老,早年间就考进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要知道那可是民国初年最牛的军校,出来的学生后来好多都成了军界大佬。 刚毕业那阵儿,陈宝仓先投到阎锡山麾下做事,凭着脑子活、肯钻研,没几年就熬到了上校教育科长的位置,管着军官培训的活儿,手里握着不少实打实的权力。 不过真正让他名声响起来的,还是抗日战争那几年——他全程参与,从江南打到华南,当过昆山城防司令,带着弟兄们在阵地上死守;后来又升了第四战区副参谋长,跟着战区司令琢磨战术,把日军的扫荡计划拆解得明明白白,论打仗的本事,在国民党将领里绝对排得上号。 就是在抗日那些苦日子里,陈宝仓的心思慢慢变了。他看着国民党里不少人借着抗战发国难财,前线战士饿着肚子打仗,后方官员却搂着金条享乐,再对比八路军、新四军那边官兵一致、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的模样,心里头的天平渐渐歪了。 后来经人牵线,他秘密接触了咱们党组织的人,越听越觉得我党才是真能救中国的。打那以后,他对国民党就越来越疏远,开会的时候碰到有人喊着“剿共”,他要么低头不吭声,要么不发言。 抗战胜利后,陈宝仓虽然还挂着国民党的军衔,可打心眼儿里厌恶内战——好好的国家刚从日军手里抢回来,怎么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呢?当时济南绥靖公署主任王耀武,早就瞧着他“不对劲”,偷偷给蒋介石写了封密报,说陈宝仓明着是国民党官员,暗地里却给解放军送钱送物资,有通共的嫌疑。 老蒋一看报告火冒三丈,立马就把陈宝仓的职务给免了,让他赋闲在家。好在陈宝仓平时做人仗义,不少老战友替他说话,折腾了大半年,又给他官复原职,可明眼人都知道,他早被特务们盯上了。 1949年春天,陈宝仓接到组织的秘密指令,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去了台北。他在国民党军界混了几十年,人脉广得很,上到司令部的参谋,下到军营里的老兵,好多人都买他的面子。 一上岛,他就借着老关系四处走走,实则在收集情报——各防守区的部队番号、每个阵地的兵力部署、甚至连弹药库的位置,他都记在心里。 晚上回到住处,就关起门来,就着一盏小台灯,把这些绝密信息一笔一划写成表格,再仔细核对好几遍,生怕记错一个数字。那些手写的纸片,每张都藏着能改变战局的关键信息,也藏着他豁出性命的决心。 1950年,“吴石案”一爆发,台北的特务机关跟疯了似的抓人,陈宝仓因为和吴石有工作往来,很快就被盯上了。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心里早做好了准备。审讯的时候,特务们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可陈宝仓从头到尾没辩解一句。 当年6月10号,他和吴石、聂曦他们一起,昂首挺胸地走向了刑场,临刑前还对着天空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信仰的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