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有网友反映,黑龙江一货车司机于先生在贵州境内一高速服务区死亡。
据媒体报道,当地警方和卫生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显示,于先生45岁,死因为猝死。
据死者妻子谭女士回忆,10月18日早上9点左右,自己发现丈夫失联,遂向购买货车的4S店求助,4S店工作人员通过导航定位货车在贵州晴隆服务区,然后通过拨打110求助。不久,谭女士就接到贵州警方电话告知,已找到丈夫的货车。随后警方联系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丈夫在车内“重度昏迷”,不久后被告知丈夫已死亡。
谭女士介绍,丈夫10月17日晚上10点出发运送水果,按照要求行驶4个小时休息20分钟。18日凌晨1点,夫妻俩还曾联系过。监控显示丈夫在18日凌晨5点上车,直到警方找到他都没下过车。
10月22日,参与抢救的邓医生告诉记者,自己赶到服务区后发现于先生已经没有呼吸,瞳孔放大,颈动脉停止跳动。“抬下车后做心电图,心电图提示人已经死亡”。
谭女士称丈夫身体很健康,没什么身体疾病,今年6月贷款买了货车,首付了2万多元,跑货车4个月只回家2次,“他就是累”。
记者联系晴隆县公安局和相关派出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方便介绍情况。10月22日上午,于先生遗体在贵州晴隆殡仪馆被火化,当天下午1点多,由爱心团队帮忙驾驶货车,带其骨灰回家。

10月26日,谭女士告诉记者,25日已将丈夫于先生的骨灰带回到黑龙江老家,目前正处理后事。
温馨提醒
在密闭的车内
人就更容易打瞌睡
货车驾驶人作为
长、短途运输的“主力军”
更要提高警惕
拒绝疲劳驾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此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人在疲劳状态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轻微疲劳
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

中度疲劳
可能会操作动作呆滞
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重度疲劳
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
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如何避免疲劳驾驶?
1.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
2.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3.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
4.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5.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进行深呼吸。
6.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饮用咖啡等提神饮料。最稳妥的方法是在服务区停车,下车活动腰腿、肩颈等肌肉,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

交通安全无小事
长途行车请劳逸结合
赶路心切不及生命可贵
来源|羊城晚报综合红星新闻、徐州交警编辑|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