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80 年前的欢呼,今天被法律刻进民族记忆

“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彩灯,鞭炮锣鼓响彻云霄”—— 你能想象这是 80 年前台湾街头的真实场景吗?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北中山堂里 5 分钟的受降仪式,终结了台湾半个世纪的殖民伤痛。而就在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表决槌落下,这个日子被正式定为 “台湾光复纪念日”,法律终于为这份民族荣光盖下了永不褪色的印章。 历史现场:那些不该被遗忘的滚烫瞬间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中华儿女熬了 50 年。1895 年《马关条约》的墨迹未干,台湾同胞的抗日火种就从未熄灭;1943 年《开罗宣言》的承诺掷地有声,明确 “台湾归还中国” 的法理根基。更动人的是接收台湾时的细节:70 军登岸基隆港,民众蜂拥迎接;谢东闵踏上家乡泥土时泪洒当场,“祖父见日本占领,我见日寇被逐”;彰化街头的孩子举着鞭炮喊 “祖国万岁”,作家吴浊流说 “文字终于能自由跳跃”。 今日共鸣:两岸网友的心声太戳心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破防。台湾网友 “阿明” 的留言让人泪目:“爷爷总讲当年光复的场景,现在终于能让年轻人知道了”;法学博主直击要害:“立法固化记忆,是最硬核的爱国教育”。更有人翻出《波茨坦公告》原文,指着 “重申开罗宣言” 的字句怒怼 “台独” 谎言。而民进党禁止公职人员纪念的闹剧,反倒印证了历史真相的力量。 结尾设问:这枚记忆的印章,你愿意接力守护吗? 从甲午悲歌到光复欢腾,从历史现场到法律殿堂,这个纪念日从来不是符号。它是连震东笔下 “台湾人一致的愿望”,是张克辉记忆里的锣鼓喧天,更是今天两岸同胞 “根脉相连” 的铁证。 此刻的你,想起了哪些关于家国的故事?如果能对 80 年前的先辈说句话,你最想讲什么? 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 转发告诉更多人:我们的根,从来都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