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

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这个人就是姜向涛。 姜向涛打小就在地里摸爬,上世纪九十年代靠着几亩地种普通庄稼,顶多混个温饱,看着妻儿跟着受累,他心里琢磨着怎么能把地种得更值钱。 那时候他根本不懂什么叫育种,就是觉得种子是庄稼的根,要是能找到好种子,日子就能好起来,于是拉着几个愿意信他的村民凑了个制种小组,整天在瓜田里瞎琢磨,村里人不少笑话他不务正业,好好的地不种,净捣鼓没用的。 转机出在1998年,他儿子在瓜田里玩的时候,突然喊他看一株奇怪的西瓜秧,那秧子每一节叶子底下都挂着小瓜,看着就比别的秧子能结果。 姜向涛赶紧跑过去扒拉着看,心里又惊又喜,可没高兴多久就犯了愁——这秧子从头到尾一朵雄花都不长,没有雄花授粉,小瓜根本长不大。 急得他围着瓜田转圈圈,最后实在没办法,摘了别的瓜秧上的雄花来人工授粉,忙活了大半年,到收成时就收了138颗种子,这点种子连试种都不够,不少村民都泄了气。 可姜向涛没放弃,第二年把这138颗种子全种了下去,结果长出的瓜秧跟普通西瓜没两样,根本没有多结果的样子。他不灰心,把这一年收的种子又存起来,第三年接着种,没想到那种一节一瓜的奇观又出现了。 这时候他才想着去查资料,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些国际上的说法,才知道这叫“全雌瓜”,就是只开雌花、不长雄花的品种,没有那些光开花不结果的“谎花”,产量能比普通西瓜翻好几倍。 他这才明白,自己撞上的是个宝贝,可当时美国、日本的农业专家已经盯着这个课题研究十几年了,砸了不少钱建实验室,就是没能培育出稳定的品种。 从那以后,姜向涛就跟全雌瓜较上了劲。他没有实验室,就在自家几亩地里做试验,没有专业仪器,就靠眼睛看、手摸、记在小本子上,连字都写不全就画符号代替。 为了抢时间,他每年冬天都要带着种子去海南,利用南方的温暖天气多做一轮试验,这一跑就是二十多年,人称“南繁育种人”。 地里的活儿全靠他自己来,播种、浇水、授粉、选种,有时候蹲在地里一看就是一整天,膝盖蹲得发麻,腰都直不起来。 有一次赶上台风,海南的大棚被吹得东倒西歪,他冒着大风大雨往地里冲,就怕那些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瓜苗被淹了,后来我国著名的“甜瓜大王”吴明珠听说了他的事,又惊又喜,不光给了他实验基地,台风天还帮着他护瓜苗,再三叮嘱他“一定要给中国人争口气,别让外国人把宝贝偷走”。 就这么熬了五年,到2000年的时候,姜向涛终于培育出了稳定的全雌西瓜品种“全雌1号”,这瓜长得特别周正,表皮绿得发亮,条纹整整齐齐,虽然个头比普通西瓜小点儿,但口感绝了,咬一口汁水能爆出来,甜得像灌了蜂蜜水还不齁,果肉细得像嫩豆腐,从中心到边儿都是甜的,籽小得能直接咽下去,老人小孩都爱吃。 消息传出去,不光国内种瓜的人找上门,连国外的专家都听说了。 2007年,美国的农业专家找到了姜向涛,一开口就出价300万美元,想把这个品种的专利全买走,说给了他们,姜向涛这辈子都不用再种地了。 那时候300万美元可不是小数目,换成人民币得两千多万,足够他全家搬到城里过好日子,可姜向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说这瓜是在咱中国的地里长出来的,是咱中国人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能卖给外国人。到2012年,英国的专家又带着同样的价钱来,还是被他挡了回去。 有人见软的不行,就想用好处诱惑他,说能给车给房,让他把种子偷偷卖一点,他也一概不理,甚至晚上睡觉都要去瓜田边上转几圈,就怕有人偷种子。 后来姜向涛做了个更让人佩服的决定,他把自己十几年培育出来的23个全雌瓜品种,不管是西瓜还是香瓜、甜瓜,全都无偿捐给了国家种子基因库,让国家统一管理、推广。 这些种子种到地里,帮着不少农民脱贫致富,光是他老家黑龙江林甸县,就有好多人种上了他培育的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到2024年,74岁的姜向涛已经钻研育种25年了,一共培育出42个有专利的瓜种,这一年又新成了4个品种。他还是老样子,自己下地干活,参加种子发布会的时候就认真听、认真记,把别人的好经验学回来接着试。 别人问他图啥,一个没文化的农民,费这么大劲攻克世界难题,送上门的几百万美金不要,偏偏要把宝贝给国家。 他说不出啥大道理,就觉得自己是个农民,靠的是国家的土地吃饭,培育出好种子本来就该给国家,让更多中国人受益。 就是这么个朴实的想法,让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全雌西瓜的人,让美日专家眼红的宝贝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也让大家伙儿知道,真正的本事不一定在实验室里,用心钻研的普通人,照样能为国家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