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

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2018年,刘永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奖励800万元,没想到他却转身就捐给了母校,着实让人敬畏! 先得说说那雷达“盲区”,以前咱们国家的雷达,对着大海看的时候,海浪翻起来的杂波、天上的云层干扰,都会让雷达变成“近视眼”,远一点的船舰根本探测不到,更别说藏在这些杂波里的美国航母了。 那时候外国技术封锁得严,这种能看透海面干扰的雷达技术,他们攥得死死的,既不卖设备也不教技术,咱们的海域监控面积连20%都不到,外人的船都能悄悄靠近,海防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刘永坦为啥非要啃这块硬骨头?这得从他小时候说起。他1936年生在南京,第二年就赶上了大屠杀,一家人拖着行李四处逃难,看着故土被占、山河流血,这些事儿像钉子一样扎在他心里。 父母给他取名“永坦”,既是盼他一生平安,更是盼着国家能国泰民安。后来他总说,国家要强大,每个人都得尽自己的力,所以当他看清现代雷达的发展方向时,心里就一个念头:中国必须有这样的雷达,不能再让人在海边欺负咱们。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了新体制雷达的研究,这一扎就是三十年。那时候条件有多苦? 没有现成的图纸,没有先进的设备,连参考资料都少得可怜,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索。他和团队在东北的荒滩上建实验站,冬天零下几十度,设备冻得开不了机,他们就抱着暖风机守在仪器旁,一熬就是一整夜。 有好几次实验失败,有的人劝他算了,国外都研究了几十年,咱们从零开始太难了,但他想起小时候逃难的日子,想起国家需要这道“海防长城”,就咬着牙接着干。 这三十年里,他几乎把家安在了实验室,和妻子冯秉瑞聚少离多,但妻子一直陪着他坚守。夫妻俩1953年就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求学,后来一起留校任教,母校不仅给了他们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实验站,造出了第一台能看透海面干扰的雷达,咱们国家的海域监控一下子从不足20%变成了全覆盖,不管什么船舰藏在杂波里,都能被清清楚楚地探测到,美国航母再想借着“盲区”靠近,根本没可能了。 2018年,国家给了他最高的认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奖可不是随便给的,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19年刚把奖金从500万调到800万,而且全由获奖者自己支配,这800万是对他三十年辛苦付出的奖励,更是对他护国安邦贡献的肯定。 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他就和妻子互相搀扶着,把这800万全捐给了哈工大,还设立了“永瑞基金”,从夫妻俩的名字里各取一字,专门用来培养国防电子工程领域的人才。 有人问他为啥不留着自己花,他说这钱根本不属于他个人,是国家和学校培养的结果,没有党给的机会,没有团队的帮忙,没有母校的支持,他啥也干不成。 获奖那一刻他就打定主意要捐出去,还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他知道搞科研得靠代代相传,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这钱能帮母校培养更多年轻人,让他们接着造更多国之重器,把这道“海防长城”筑得更结实。 想想看,三十年啊,多少人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800万啊,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但他眼睛都不眨就捐了出去。这不是傻,是心里装着国家,装着后人。 他年轻时经历过国破家亡的苦,所以拼尽全力让国家强大;他受了母校的恩,所以倾其所有回报母校。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懂这种情怀,但咱们这些经历过苦日子的人都明白,国家强了,家才能安,刘永坦做的,就是给咱们的家安上最结实的“防护盾”,还想着把造“盾”的本事传下去。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品格,怎能不让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