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 苏吊蛋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1951年10月回国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小组讨论,他提增产节约建议,毛主席听了肯定。问起名字,知道是小名没大名,觉得不雅,就改成苏兆丹,寓意吉祥大气。 从此他用新名,部队送他进辽宁速成中学学习,毕业能升军官。可他没留北京,1955年转业回太原,先去狄村砖厂,后到耐火材料厂当车间主任。把勋章藏箱底,不对外说英雄事,当普通工人,勤恳干活。 在厂里,他骑旧自行车上班,工友开玩笑问打坦克咋样,他晃饭盒,说先烧好耐火砖。退休那天,车间办欢送,他喝点酒,说最得意是送闺女上大学,看校徽亮堂。 2000年,纪念志愿军入朝50周年,单位找英雄活动,他被挖出来,公众知道这位隐姓埋名近50年的老兵。箱底勋章旁,有工厂30年全勤奖章。他一生低调,战场勇,平时实干,名字改了,骨子担当没变。 想想苏兆丹从吊蛋到兆丹,名字变化背后是时代变迁。小时候穷,取贱名求活;参军后,名字跟不上英雄气质,领袖改了,象征新中国气象。 抗美援朝那会,美军坦克先进,志愿军用土炮反击,靠智慧胆量。他在甘峰里一战,毁坦克歼敌,体现志愿军精神:不怕强敌,敢打敢拼。 战后不居功,回厂当主任,教工友烧砖,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顶上。苏兆丹转业后,在耐火材料厂干到退休,30年全勤,没缺席。 不是所有英雄留军中,他选择回乡,融入群众,体现共产党人本色。找英雄活动时,他被发现,证明社会没忘老兵。名字苏兆丹,寄托希望,他一生践行,没辜负。 英雄定义不限于战场,和平建设也需担当。现在年轻人追星,他这种老英雄更值得学,实干不吹牛。从参军到战场,再到改名转业,一脉相承,都是为国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