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

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就轻地说自己未经请示就抽了日军大佐才能抽的烟。而陈赓旅长表示:“没啥,打赢了,我照样记你大功!” 1937年10月,日军第二十师团和一○九师团沿正太路西进,意图迂回包抄娘子关,打开晋东门户。国民党军在娘子关一线组织防御,但形势吃紧。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部东渡黄河后,进入山西抗日前线,任务是配合国民党军阻击日军。 刘伯承仔细分析战场态势,发现七亘村地形独特,道路狭窄,两侧高坡林立,便于设伏。他下令三八六旅在该地布置埋伏,延缓日军推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接到命令后,选派七七二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第三营及一个排执行任务。 王近山接受命令,率部赶赴七亘村。王近山以往作战经验丰富,知道战场机会稍纵即逝。部队到位后,按照计划本该等待主力汇合再行动,但日军先头部队已进入伏击区域。王近山评估情况,决定立即开火。 这次行动虽未经请示,却取得重大胜利,以少量伤亡换来击毙日军三百余人的战果,还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包括几箱日军军官用的香烟。战后,王近山带着这些香烟去找陈赓报告,巧妙回避擅自开火的事,只提抽了日军高级烟的事。 陈赓听后,认为这种灵活处置合乎战场实际,不仅未予处分,还决定记功。这件事体现了八路军指挥风格,既注重纪律,又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七亘村第一次伏击成为八路军东出抗日后的重要一仗,证明了在装备劣势下,通过巧妙战术也能重创敌军。 刘伯承得知第一次伏击成功后,判断日军可能认为八路军不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因为军事常识中很少有这种操作。他决定利用这个心理盲点,再次布置埋伏。 10月28日,王近山再次率第三营返回七亘村,部队佯装撤离后折返,重新设下阵地。日军辎重部队果然再次通过该地,中了埋伏。这次战斗,八路军伤亡二十余人,击毙日军一百余,缴获更多物资。 两次伏击在三天内发生在同一地点,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重叠设伏”战例。刘伯承的这一战术创新,源于对敌情的准确把握和对地形的充分利用。 七亘村位于平定县境内,从井陉到平定的小道必经此处,地势限制了日军机动性。日军装备精良,但行军警戒松懈,先头部队未派侧翼搜索,导致轻易中计。八路军战士利用高坡掩护,集中火力打击,最大化了战术优势。 这两次战斗总共歼灭日军四百余,极大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也为抗日游击战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