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四地联手,守护丹阳1500岁的国宝!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南朝陵墓石刻

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距今1500年左右,

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对于研究南朝政治史、经济史

建筑史、艺术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南朝陵墓石刻公益保护格局,23日上午,栖霞区、江宁区、丹阳市、句容市四地的检察、文旅部门联合成立的“南朝陵墓石刻公益保护联盟”启动仪式在丹阳市检察院举行。八家单位负责同志,镇江及丹阳两级人大常委会、镇江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同志,“益心为公”志愿者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位于开发区三城巷的南朝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现场对石刻保护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随后,在丹阳市检察院召开了南朝石刻保护座谈会。与会人员现场观看展示宁镇两市四地29处石刻历史风貌的《石语石愿——南朝陵墓千年石刻寻访记》专题片。据了解,南朝石刻融合了汉代雕塑风格与外来艺术元素,被评价为“与古埃及、古希腊等雕塑齐名”,具有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然而,这些散落在不同区划城乡旷野的“艺术明珠”,存在保护标准不统一,执法力度、保护方案有差异,监督管理权责分散、交叉,文物保护协同力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南朝陵墓石刻公益保护格局,市检察院联合南京栖霞区、江宁区及句容市的检察、文物部门,历经三个月调研筹备,就成立南朝石刻公益保护联盟、建立协作机制达成共识。

座谈会上,八家单位联合会签了《关于建立南朝陵墓石刻公益保护联盟协作机制的意见》,标志着保护联盟正式成立,南朝石刻“检察+文旅”跨区域保护体系的全面构建。接下来,保护联盟将充分运用好跨区域案件协同处置、信息资源共享、会商研讨、议事行动、协同宣传五大机制,强化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管协同配合,共同破解南朝陵墓石刻文物保护难题,推动历史文脉更好传承。

桂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