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2024 年清华大学铸造实训室,邢小颖系着围裙搬动砂箱。 刚结束产假返校的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撒砂要像撒孜然匀。” 台下清华学子围得紧密,没人在意她高职毕业的起点。 这位 90 后 “宝妈” 教师,正准备开启考研深造的新征程。 故事要从 2011 年说起,陕西女孩邢小颖捏着高职录取通知书。 父母劝她复读冲本科,她却摇头:“学技能未必不如读本科。” 选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时,她听说这个专业 “很抢手”。 没人想到,这个决定会让她多年后站上清华讲台。 入学后,邢小颖才发现专业要干搬砂箱的体力活。 女生体能跟不上,她就早晚拉着室友跑步练力量。 实训车间里,她手上磨出茧子也不停歇,实操成绩稳步提升。 理论课从不松懈,三年后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 转折出现在 2013 年 11 月,大三的她获得清华实习机会。 坐 12 小时绿皮火车到北京,她没心思逛,直奔实训中心。 老师傅们手把手教她讲课技巧,主任李双寿也常指点她。 每天饭后回实验室,她对着空气练习讲课,直到深夜。 实习一个月就迎来第一次独立授课,60 名学生分成 4 组。 她负责铸造实操课,头晚准备到十一二点,睡着都在想流程。 “砂型紧实度要够,不然铸件会出缺陷!” 她边做边讲。 学生反馈很好,这让她更坚信 “实操能打动人心”。 2014 年实习结束汇报,她详述教学心得与技能优势。 中心综合评估后递来录用通知,她成了正式教师。 入职初期,有学生小声议论 “高职生能教我们吗”。 她没反驳,只是把每个知识点的实操细节磨得更透。 为了弥补理论短板,2017 年她完成专升本,拿到工学学位。 2018 年考取热加工工艺教师资格证,2021 年评上工程师职称。 讲课方式也在创新,把 3D 打印融入传统铸造教学。 学生拍的讲课视频传到网上,播放量很快突破一亿。 “高职生配教清华” 的质疑随之而来,她回应得干脆:“我手上有活儿。” 网友纷纷点赞:“比只会念 PPT 的老师强太多!” 有清华学生说:“邢老师让我们懂了实操比理论更落地。” 她的课堂越来越火,预约实操课的班级排到了学期末。 成为 “宝妈” 后,她的生活更忙碌却也更有动力。 哄睡孩子后,她还在修改实训教材,把经验写成文字。 周末常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给学弟学妹们讲座。 “别怕起点低,技能练扎实了,在哪都能发光。” 她鼓励道。 她的走红,恰逢职业教育升温的浪潮。 职教高考落地,高技能人才待遇飙升,职校成了 “香饽饽”。 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已超 6000 万,撑起制造业升级。 有人说,邢小颖的故事就是职业教育最好的宣传片。 2024 年教师节,学生送来刻着 “技能的力量” 的手工模型。 她摸着模型笑了,这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的认可。 如今的她,除了备课授课,还在准备考研的复习资料。 “我才 30 出头,一步一步来,总能更靠近目标。” 每天清晨,她依旧早早到实训室检查设备。 砂箱摆放整齐,工具擦拭光亮,一如她刚来时的模样。 从高职生到清华教师,从青涩学员到资深讲师。 她用十年时间证明,学历从不是上限,实力才是底气。 现在的邢小颖,依旧在课堂上挥洒热情,在课后深耕学习。 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也激励着更多人打破学历偏见。 这位手握技能的 “宝藏老师”,正用行动诠释着: 360 行,行行出状元,普通赛道也能跑出精彩人生。 信源: 中国青年网——高职任教清华是技能人才突围的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