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万多衣服被88岁老人9块卖了 老人愿意赔偿5000物主不同意 把老人告上了法庭

1万多衣服被88岁老人9块卖了 老人愿意赔偿5000物主不同意 把老人告上了法庭仅获赔800元 年轻人王东把价值1.5万多元的衣物装袋放家门口等快递,结果被88岁的张婆婆当成废品捡走,以9元的价格卖给了回收站。这堆衣服里光始祖鸟冲锋衣和冲锋裤就值5638元,还有一堆其他品牌的衣物。等王东发现时,袋子早没了影,报警后才知道是被邻居婆婆“误拿”了。 张婆婆的儿媳李芳赶紧带着婆婆去回收站翻找,好不容易找回了5件衣服,但冲锋衣拉链坏了,冲锋裤蹭上了污渍,其他衣服也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王东看着心疼,张口就要8000元赔偿,李芳觉得金额太高,提出赔5500元,双方没谈拢,最后闹上了法庭。法院审理后认为,张婆婆主观上有过错,但衣物存在折旧,最终判决赔偿800元。 这事儿乍一看像“天价纠纷”,但细想却藏着两代人的认知差异。年轻人觉得“衣服是牌子货,买的时候贵,就该赔原价”,可老人眼里“旧衣服不值钱,能卖9块已经是捡到宝”。这种价值认知的错位,就像两条平行线,很难在第一时间交汇。但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人情和规则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认可衣物的实际价值,也考虑使用后的折旧,更对长者的无心之失多了一份宽容。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误会”不少:有人把贵重物品当废品扔,有人把普通包裹当宝贝收。这时候与其急着争对错,不如先问一句“您是不是拿错了?”多一份耐心,少一点计较,或许就能避免很多矛盾。就像张婆婆的家属说的:“婆婆确实有错,但我们也愿意接受判决。”这种态度,比800块的赔偿更让人暖心。 话说回来,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处理?是坚持原价赔偿,还是接受折旧后的金额?或者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经验能帮更多人避开类似的坑!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