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2日,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和中国意识形态、体制不同,但不能

22日,李在明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和中国意识形态、体制不同,但不能把中国拒之门外。 熟悉韩国近况的人都知道,这番表态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现实利益下的必然选择。中国至今仍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其出口市场的 28%,这个份额比美日两国加起来还多。 就拿韩国最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来说,六成原材料都得从中国进口,要是真把中国拒之门外,整个产业链都可能陷入停滞。现代汽车更有切身体会,光是对华关税波动,一年就损失了 12 亿的利润,这样的代价没人能轻易承受。 但李在明也没回避另一个关键问题,他坦言韩美之间 “至关重要” 的同盟关系,让处理对华事务 “有点微妙”。 这种微妙感最近格外明显,美国陆军部长前不久还在首尔公开宣称,驻韩美军的任务要扩大到 “应对” 中国,国防部官员更是直接要求韩国把防务能力用在 “遏制中国” 上。可李在明之前就明确表示,难以赞同驻韩美军的角色发生这种变化。 更现实的是,韩国企业已经尝到了选边站的苦头。不久前中国商务部对韩华海洋旗下五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禁止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合作,原因就是这家企业不仅支持美国对华 “301 调查”,还去听证会为美方限制措施提供所谓 “依据”。 甚至承接美军修船订单,实实在在触碰了红线。这件事给韩国企业敲了警钟,也让政府更清楚 “拒之门外” 的风险有多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在明的表态里藏着务实的平衡术。他承认中国企业在不少领域正在追赶甚至超越韩国,但也强调韩企在半导体和汽车等行业仍有优势。 一边,他说愿意和美国分享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毕竟 “过去从美国获得了大量援助”,要支持美国重塑制造业;另一边,又坚决不放弃中国市场,这种态度正是韩国 “实用外交” 的典型体现。 眼下这个时间点也很关键,下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要在韩国举行,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将开启亚洲访问行程。李在明在采访中还提到欢迎特朗普成为半岛问题的 “和平缔造者”,希望推动美朝对话,这背后其实也有借多边场合缓解对华关系压力的考量。 毕竟对韩国来说,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离不开中国,这种双重依存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李在明那句 “不能把中国拒之门外”,与其说是外交表态,不如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 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保持开放合作远比盲目站队更重要。 信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