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煮熟的鸭子飞了。巴西大豆握着中国70%以上的进口份额,竟趁势坐地起价,最终却眼睁

煮熟的鸭子飞了。巴西大豆握着中国70%以上的进口份额,竟趁势坐地起价,最终却眼睁睁看着订单旁落。 事件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阿根廷突然宣布大豆出口税降至零,这一政策直接改变了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此前,巴西凭借高市场占比,将大豆进口单价抬高,单吨成本较阿根廷溢价达到200元,让中方企业难以接受。 阿根廷零关税落地后,其11月船期大豆CNF报价跌至200美分/蒲式耳,较巴西同类产品便宜70美分,价格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油厂迅速响应,仅用两天就敲定130万吨阿根廷大豆订单,这一数量相当于平时月均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反观美国,本想坐收渔利,却因自身出口竞争力下滑,2025年前8月对华大豆出口仅2.1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腰斩。 美国大豆市场份额已跌至20年来最低,从曾经的半壁江山缩水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彻底沦为这次贸易博弈的背景板。 巴西大豆产业此时才慌了神,70%的对华出口占比意味着中国市场是其命脉,盲目涨价无疑是自断生路。 这背后是中国早已布局的“多国补位”战略,除了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的大豆也在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谁有诚意谁就能赚钱;也有人认为这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布局。 从实际影响来看,中国不仅节省了巨额进口成本,还进一步完善了大豆进口的多元化渠道,降低了单一依赖风险。 巴西大豆种植户的损失最为直接,原本敲定的订单流失,大量大豆面临滞销压力,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定价策略。 阿根廷则借零关税政策打开了中国市场,既缓解了自身农产品出口压力,也与中国建立了更紧密的贸易联系。 横向对比来看,这并非孤例,在能源、矿产等领域,中国的多元化进口布局都在逐步落地,避免被单一国家“卡脖子”。 从后续走向来看,巴西大概率会调整价格策略,重新争取中国订单,否则其市场份额可能被进一步挤压。 而阿根廷若能保持价格优势与供应稳定性,有望持续扩大对华出口,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重要补充力量。 这场大豆贸易博弈,最终证明了国际合作的核心是互利共赢,任何妄图凭借垄断地位谋取暴利的行为,终将得不偿失。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