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甘肃多地上空现“七彩祥云”!网友接好运!

一、现象描述:天空的梦幻画卷2025年11月17日清晨,甘肃酒泉、张掖等地的天空突现“七彩祥云”,如蜿蜒的丝带或螺旋状光
一、现象描述:天空的梦幻画卷

2025年11月17日清晨,甘肃酒泉、张掖等地的天空突现“七彩祥云”,如蜿蜒的丝带或螺旋状光轨,色彩斑斓似彩虹铺展,持续数十分钟。这一景象迅速刷爆社交网络,网友惊叹其“如神话中的祥瑞降临”。类似现象在同年9月5日也曾出现于宁夏、内蒙古、甘肃多地,暮色中持续约40分钟,形态从蘑菇云到龙形拖尾,科幻感十足。

二、科学揭秘:火箭尾迹的“暮光效应”

专家指出,这一奇观实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副产品:

成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如谷神星一号)升空时,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水蒸气和颗粒物,在高层大气中膨胀冷凝,形成冰晶云。

光学原理: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光以低角度照射云层,经冰晶折射、反射后散射出七色光谱,称为“虹彩火箭夜光云”。若火箭飞行中大幅机动,尾迹会呈现螺旋等不规则形态。

特殊条件:仅出现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暮光窗口期”),且需大气洁净、能见度高,因此罕见且短暂。

三、自然现象对比:当“日华”遇上“火箭云”

甘肃敦煌等地也曾出现自然形成的七彩云(如2025年8月阳关上空):

自然版“日华” :太阳光穿透均匀冰晶结构的薄云(如高积云),通过折射分离光谱形成,需云层厚度、太阳角度(10°–40°)及天气条件精准匹配。

人工版“夜光云” :火箭尾迹云位置更高(大气层边缘),色彩更亮丽且形态多变,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与自然云相比更具“科幻感”。

四、文化寓意:从祥瑞之兆到现代浪漫

传统象征:古籍中“七彩云”被称作“庆云”,象征国泰民安、天子之气(如《史记》记载“五彩为天子气”)。

现代演绎:尽管科学已解密成因,民众仍视其为“好运符号”,社交媒体上“接好运”刷屏,体现科技时代对自然奇迹的情感寄托。

五、意义延伸:人类活动与自然之美的共生

火箭云既是航天科技的“副产品”,也揭示大气光学与人类工程的巧妙碰撞。它提醒我们:科技不仅能探索宇宙,亦可在地球天空绘出意外之美。正如敦煌七彩祥云与火箭夜光云的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的边界在此模糊,唯留震撼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