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德国外交部10月24日表示,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取消   就在

德国外交部10月24日表示,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访华行程取消   就在10月23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说要带着大队伍10月26日访华,随行的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还有稀土进口企业的老总,目标很明确:要谈稀土出口限制、半导体供应链,还要请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多发挥影响力。   2025年前八月,中德贸易额高达1634亿欧元,中国稳坐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位。此次访问被视为默茨政府部长的“首秀”,于双方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次日,也就是10月24日,德国外交部却骤然变更说辞,宣称原计划行程取消,相关事宜将推迟至后续再行商议。   理由表述得颇为委婉,称“难以安排足量会议,以确保此次出访具备合理性”。   更耐人寻味的是,发言人不肯说谁先提的取消,只强调“中国贸易太重要,对俄又有影响力,对此很遗憾”。   前脚还把议程摆得明明白白,后脚就说“会议不够”,这反差实在有点大。   这事真就只是“会议没排够”?这更像个体面的台阶,真正的问题藏在瓦德富尔访华前的那番话里。   他一边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边又妄议台海,说“不能用武力改变现状”“台湾海峡航运自由很重要”,甚至暗戳戳表示德国要“自行决定政策具体实施”。   这话听着有点绕,但中方一眼就看穿了:只提“维护现状”不提反“台独”,本质是给分裂势力留空间。   要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哪能容得下这种“自定义”的模糊表述?   中方当即表态,一个中国原则没有含糊的余地。   这时候再谈“安排会议”,基础就没了,连原则问题都没达成共识,后续的稀土、经贸合作哪能坐下来好好聊?   德国其实自己也矛盾,一方面,他们的汽车、新能源产业离不了中国稀土,2024年刚把中国重新当成最大贸易伙伴,企业界急着要稳定供应链。   可另一方面,默茨政府又想在盟友面前秀“强硬”,在涉台问题上摆姿态。   这种“又想要利益,又想踩红线”的心态,才是行程黄了的根儿。   欧盟前两天还制裁中国12家企业,转头就想让中国松口稀土限制,哪有这么好的事?   说到底,这次取消不是偶然,是中德关系里“利益与原则”拉锯的必然结果。   德国要是真看重对华贸易,真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首先得守住底线,别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玩文字游戏。   默茨总理5月还说要“深化中德合作”,现在外长访华却栽在“表态含糊”上,这教训够深刻了。   后续想重启访问,光说“遗憾”没用,得拿出真心:要么把涉台表态说清楚,要么把经贸合作方案摆具体。   大家觉得,德国会先松口调整姿态吗?这趟延后的访问,还能谈出实质成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