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仙女庙]关明生|江都许氏一门三进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这句话在江都许氏一族得以充分体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这句话在江都许氏一族得以充分体现。因许明贤乐善好施,积德行善,他的两个儿子许承宣、许承家和曾孙许迎年皆荣登进士。

许明贤,字仲容,极其孝顺,每当侍奉父母时,只要察觉到父母稍有不高兴,就会立刻守在父母房门外,连续几夜都不上床睡觉。他的长子许承宗,也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意,将两个弟弟许承宣和许承家照顾得非常好。一家人都乐善好施,遇到灾年便开设粥厂赈济饥民,烧掉穷人的借据,免除他们的债务,还常年向贫苦之人施舍棺材、药物,资助别人完成婚事、协助办理丧事。

许氏家人积德行善,终在子孙身上得到福泽,一门两代人连出三进士。

许承宣,乙卯第六名,会试第十六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二甲第三十一名,赐进士出身。

许承宣任工科给事中时,陈奏了扬州水利、赋役两个奏疏。辛酉年主持陕西省乡试,回到京城后,分条陈述秦地、晋地之间六件有利和有害的事情呈给皇上,并且请求刊印御制文集,推广捐钱修建学宫的成例,这些建议都被赞许采纳。因直谏敢言,康熙赠其“圣朝都谏”四字。后来他请假回家,在家中去世。著有《宿影亭稿》《青岑文集》《西北水利议》。

许承家,字师六,是许承宣的弟弟,小时候和兄长一起刻苦学习,负有盛名。丙午乡试五十六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殿试二甲第六名进士,钦授翰林院汉书庶吉士,授予编修的官职。60多岁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知道他学识渊博,遇到有大型著述任务,大多交给他去做。辛未年担任会试同考官,按资历应该晋升为坊局官员,可考虑到兄长许承宣在江都闲居,也请假回去,像年轻时一样追随他。许承家一直像父兄一样“振乏周急,于友谊尤笃,与人交推心置腹,蔼然可亲”,著有《猎徾阁集》。

许承家儿子许昌龄,官刑部主事。许昌龄儿子许道章,康熙辛卯经魁;许溯中,康熙癸巳解元。

许承家儿子许迎年,字毅士,一字荔生,丙丁六十六名,丁丑科会试二百四十七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补殿试二甲第三十九名,赐进士出身。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一职,著有诗集《槐墅诗钞》。妻子徐淑则与他志趣相投,二人常常以诗词互相唱和。他们夫妻恩爱、才华匹配的佳话,被当时的文坛比作东汉时期以诗文赠答而闻名的秦嘉与徐淑。两人所生子“佩璜,官开封府上河同知,以博学鸿词举”“信瑞,乾隆戊午副榜”。

许明贤也以子为贵,赠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加赠工科给事中、文林郎翰林院编修,中两次乡饮大宾,一直活到85岁高龄才去世。后来被故乡尊奉为乡贤,和两个儿子一起供奉在乡贤祠中接受祭祀。

康熙旌表许氏兄弟,赐予“同胞翰林”牌坊,进士王士禛为称赞许家兄弟,有“云间洛下齐名士,白岳黄山两逸民”颂词。

许氏同门三人被“崇祀乡贤”,是善有善报的圆满体现,两代三人继登甲第,也是善行对后代福泽的影响,再次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作者简介

关明生,江都大桥人,在各媒体上发表有关江都历史、姓氏文化、谱牒文化等文章300多篇,著有《江都姓氏探源》《江都姓氏寻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