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有责任担当的五句话: 第一,“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毛主席始终强调准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到长征路线的规划,从抗日战争的战略布局到解放战争的战术部署,每一步都经过周密调研、细致谋划。他深知,革命不是冒险,每一次决策都关乎无数战士的生命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提前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研究,撰写《论持久战》为全国抗战指明方向,正是这种“凡事预则立”的准备意识,让中国革命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总能化险为夷。这种责任担当,体现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体现为不打无把握之仗、全力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这句话彰显着毛主席对党的纯洁性的坚守和对人民劳动成果的珍视。革命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常常缺衣少食,毛主席始终带头过着简朴的生活,一件衣服补丁摞补丁,一粒粮食都格外珍惜。他深刻认识到,贪污浪费不仅会侵蚀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更会损害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执政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毛主席高度警惕,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作风。他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每一分财富都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浪费一分钱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贪污更是对革命事业的背叛。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4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首次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革命战争年代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到建设时期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毛主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面对自然灾害,他亲自部署救灾工作;关注农民疾苦,推动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土地;重视教育医疗,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保障。这句誓言不仅被写入党章,更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党执政的根本遵循,彰显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永恒责任担当。 第四,“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毛主席对革命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深刻认知,更彰显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责任担当。革命时期,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的斗争任务,毛主席始终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指出“无产阶级要从被压迫的地位求得解放,取得权力,非有严肃的纪律不可”。 从红军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纪律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正是依靠严格的纪律,人民解放军才能做到秋毫无犯,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正是依靠全党步调一致的团结,才能在短短几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第五,“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井冈山时期,军民鱼水情深,农民为红军送粮送药;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抗日,形成全民抗战的壮阔局面;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成为解放军的坚强后盾。毛主席深知,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他倡导的团结,是基于共同利益和革命理想的真诚团结,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斗争达到新的团结”的原则性团结。 这句名言不仅是对军民团结的生动赞颂,更彰显着凝聚民族力量、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的责任担当,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毛主席的这五句话,值得每一个人中国人牢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