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的理解《论语》? 之前关于怎么读《论语》,写了一些文字。也阐述了自己觉得该如何理解《论语》。关注我的网友,了解我,除了有读《论语》的合集文字,还有一个关于影视的合集,其中关于《天道》写了一些文字,还获得不少认可。 最近,略有所感,借助《天道》聊聊,如何正确的理解《论语》。 为什么借《天道》来理解《论语》呢? 因为,两者有一个非常相近的地方:有的人觉得其浅显易懂,不值得深究;有人觉得,博大精深,入门容易,融合不易。 关于《天道》,不同层面的理解: 第一 有人觉得故弄玄虚: 通过讲了一个股市操盘手,因为怜香惜玉,把自己搞得音箱技术创新,交由几个臭皮匠,由一个贫困村打造了一条生产线,再略施计策,让一个行业大佬因为过于自信(不会市场调研),最后自杀,还用一个空白文件袋让一个无名小辈无奈自杀的,期间以五台山对话,以禅,宗教,文化属性,奔驰,上市集团。。烘托、塑造一个莫须有的大神丁元英的故事。 第二 有些道理,但名过其实: 做人两条线;等靠要;。。。这些都属于鸡汤文学(大道理),谈不上神; 第三 值得思考: 为什么必须欧阳雪做法人?为什么要农户借钱而不是计件?为什么要农户成立个体户?冯世杰、叶晓明、刘冰退股的各自原因是什么,结局又为何不同?。。 第四 哲学,道 父亲病危,怎么办?人性是什么?如何面对人性? 欧阳雪的处世之道是什么?为什么难为丁元英?为什么又一定要自己出资?为什么同意冯三人退股?为什么不去找丁元英问清楚? 什么叫“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谁是女人?为什么这部剧男人(冯、叶、刘、林)失败了,女人胜利了(欧阳、肖亚文)? 如何理解窄门与宽门?何谓天道?何谓神? 《论语》也可以如此理解: 第一 故弄玄虚: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乡愿,德之贼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伤人乎”不问马。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 大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过犹不及 。入太庙,每事问。听其言观其行。朽木不可雕也。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第三 值得思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德报德,以直抱怨;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四 道: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丧,与其易也,宁戚。 当仁,不让于师。 所以,如何正确理解《论语》? 因人而异,同样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论语》的正确理解(学习、理解、使用、感悟。。),是《论语》的不同侧面。 比如,对于小学生,对于《论语》只要一个大体的理解,背诵里面若干名章即可。 到了中学阶段,不仅要背诵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篇章,还需要了解《论语》在中华几千年文明中起到一些提纲挈领作用的篇章,及含义,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变成华夏文明的精神烙印。 至于进入社会工作以后,以前不去评论,以后,随着国家影响力的日益增长,《论语》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要传播好,需要真正领会其中的部分篇章,而不是人云亦云,那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人生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