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总统特朗普又宣布了!特朗普又出了个新政策,说是从11月1号开始,对从国外进来的中型、重型卡车还有它们的零件,要多收 25% 的税,进口的客车也得多交 10%。 特朗普这人从小就沾房产边儿,长大后把家族生意做大,但也经历过不少挫折。赌场那块儿没少赔钱,得靠重组才翻身。进媒体圈后,通过节目积累人气,铺路从政。第一次当总统时推了不少贸易壁垒,这次重返岗位,又捡起老一套。话说他这风格,爱用关税当武器,针对进口货下手,声称是为国家安全着想。但实际操作中,总让企业头疼,消费者买单。 2025年10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签了行政令,正式敲定从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其零部件征收25%关税,对进口客车征收10%。这政策基于商务部232条款调查,认定这些进口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简单说,中型卡车指3到8类车辆,包括大皮卡、货运车和半挂车头,零部件涵盖引擎、传动系统啥的。客车则包括校车、公交车和长途大巴。豁免部分有限,比如美墨加协定下某些车辆能避开,但整体覆盖面广。特朗普团队称这能刺激本土制造,保护美国工人岗位,避免国外低成本产品倾销。 这事儿一公布,美国商会立马跳出来反对,说会打乱北美供应链。想想看,美国汽车业高度依赖国外零件,墨西哥是最大供应国,加拿大也输出不少引擎。通用汽车估算,今年得多掏50亿美元关税,福特得扛30亿。这些钱企业不会白吃亏,肯定转嫁到车价上。消费者买车时,得多花冤枉钱。话说现在汽车生产全球化,一个车可能零件来自好几个国家,加税后,整个链条乱套。墨西哥那边工厂多,靠给美国供货养活不少人,这次打击不小,就业岗位晃荡。 特朗普政府也知道有压力,配套了些措施,比如扩展信贷支持本土生产,从11月1日到2030年10月31日,提供3.75%信贷额度。但企业反馈,这杯水车薪。福特和斯泰兰蒂斯在墨西哥有厂,成本上浮后,可能得移生产线或申请豁免。审核过程严,得多交文件证明本土内容比例。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也表态不满,担心扰乱市场。话说特朗普第一任期就爱这么干,针对钢铝啥的加税,这次瞄准卡车公交,延续老路子。 全球汽车产业本就你中有我,加税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数据显示,美国汽车零部件海外采购比例高,超50%来自北美邻国。现在一刀切,供应链中断风险大。企业得调整策略,要么本土建厂,要么涨价消化。普通人呢?买大卡车修车啥的,费用肯定水涨船高。历史教训摆那儿,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本想提振经济,结果全球贸易缩水,美国自己也栽跟头。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不少专家担心,贸易波动波及不止汽车,还可能扩散到其他领域。 话说特朗普这政策,表面护本土,实际影响深远。汽车制造商公开支持的少,反对声浪大。商会指出,这不光加成本,还可能引发报复关税,让美国出口吃亏。墨西哥出口重卡占美国市场大头,关税后,企业减产在所难免。加拿大引擎供应也受牵连,工厂库存积压。特朗普团队评估了这些,但坚持推进,称长期利大于弊,能创造就业。话说现实中,就业转移没那么快,本土厂扩建需时需钱。 政策细节看,针对3-8类卡车,覆盖商用领域广。客车10%关税,影响公共交通采购。校车啥的,本就预算紧,加税后地方政府得多掏腰包。企业应对中,有的考虑转向本土供应商,但产能跟不上。话说全球化分工已成定局,一下子逆转难。特朗普签令前,审阅商务部报告,认定进口依赖弱化美国安全。但报告数据有争议,商会说盟国供应不算威胁。 市场反应快,政策公布后,股市汽车股小跌。投资者担心成本压力拖累盈利。话说特朗普用社交平台发声,重申关税护工人,防倾销。但平台上反对帖也多,用户吐槽价格上涨。国际媒体跟进报道,分析影响范围。话说这不光美国事儿,全球定价受波及。咱们中国出口卡车零件虽少,但间接影响有,供应链调整时,可能机会或挑战。 企业压力大,不会全吞下,要么缩利润,要么扣优惠。消费者购车时,发现经销商报价高了。话说长期看,本土投资可能增,但短期乱象多。政策还包括零件关税,引擎传动啥的,全链条覆盖。豁免需证明美国内容高,审核局严。话说特朗普政府扩展信贷,帮企业本土化,但额度有限,申请竞争烈。 话说这政策跟特朗普整体贸易观挂钩,第一任期就推类似,声称重塑供应链。现在重返,继续发力。盟国谈判中,坚持立场,但也留调整空间。话说全球贸易本就互利,加税易伤己。专家分析,若历史重演,经济困局难避。但特朗普团队乐观,称能平衡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