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5年盗墓贼王绍义闯进了同治皇帝的地宫,穿着龙袍的同治皇帝只剩下一些遗骨,而

1945年盗墓贼王绍义闯进了同治皇帝的地宫,穿着龙袍的同治皇帝只剩下一些遗骨,而一具身穿朝服、头戴凤冠的女尸却面色如生。[无辜笑]   在清东陵附近,一位以弹棉花为生的手艺人平静地度过了十七年光阴,每日挑着担子穿行于街坊邻里之间,无人知晓他深藏的过往。   此人名叫王绍义,早年曾是活跃于当地的土匪,隐姓埋名多年,实则暗中窥探着皇陵的动静。 1945年日本投降后,社会处于特殊过渡时期,当时东陵一带由八路军接管防务,随后因战事变化,驻守部队被调离,王绍义察觉到守卫空虚的时机已经到来。   他迅速联络旧部,同时通过利益许诺争取到部分村民和前守陵人员的配合,这伙人首个目标选定为咸丰皇帝的定陵,他们采用特制的“拐钉钥匙”配合炸药,历时三个昼夜才成功突破地宫,棺椁被强行开启,随葬珍宝被尽数掠取。   得手后这伙人的犯罪活动逐步升级,他们随后对慈安太后陵墓实施了盗掘,值得注意的是,王绍义每次作案后都会挑选部分文物打点当地相关人员,以此换取继续作案的空间。   在同治皇帝的惠陵盗掘过程中,出现了特别情况,由于该陵墓建造规格相对简单,盗掘团伙较容易就破坏了地宫结构。   在地宫内他们发现同治帝遗体已白骨化,而阿鲁特皇后遗体却意外保存完好。   在民间传言影响下,盗墓者怀疑皇后体内藏有黄金,遂将其服饰尽数剥离,并对遗体进行了破坏性检查。这场盗掘活动持续整个冬季,先后波及十四座陵寝,包括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等重要陵墓均遭破坏。   1946年1月公安机关接到线索后展开侦查,当调查人员进入惠陵地宫时,只见棺椁破损严重,各类随葬品散落各处,现场混乱不堪,经细致调查,一个以王绍义为首的特大盗墓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主要案犯相继落网,但追赃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参与人员众多,赃物大多被就地瓜分后流入黑市,直至1951年这起重大案件才完成司法审判,当年3月21日主犯王绍义被依法处决。   据后续统计,此次盗掘事件共涉及十一座皇家陵寝,直接参与人数达千余次,造成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损失难以估量,在动荡年代里,如何平衡民生与文物保护,始终是值得警醒的历史课题。   网友们议论纷纷:   “我的天,为了盗墓能在一个地方伪装17年,这人的耐心和心机也太深了,可惜没用在正道上,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为了钱什么都能干出来。”   “看完心里堵得慌,不是说迷信,但这样对逝者,尤其是用那么残忍的手段对待皇后遗体,真的毫无人性底线了,再多的宝物,沾着这样的罪孽,拿着能安心吗?”   “所以说乱世文物最遭殃。孙殿英开了个坏头,后面的人就有样学样了,最可恨的是他还贿赂官员,形成了一条利益链,这才是东陵被大规模破坏的关键,光枪毙一个王绍义感觉都不解恨。”   “其实很多参与盗墓的普通村民也是可怜又可恨,可能一时贪念就被煽动起来了,最后国宝流失,他们大多数人其实也捞不着什么好处,还背上了骂名,真是悲剧。”   “这段历史真是清朝悲惨的缩影,活着的时候窝囊,死了都不得安宁,文物保护真的任重道远,希望现在的技术能更好地守护这些历史见证。”   在今天我们除了谴责历史上的盗墓行为,又能做些什么来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现代依然存在的文物犯罪,守护好我们民族共同的根脉呢?   官方信源:清东陵保护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