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价格对中国猛涨,国内买家一合计,突然集体暂停新订单,直接把巴西和美国的粮食市场玩成了心理战。你以为只在菜市场砍价才讲究时机?国际贸易里,哪怕是大宗商品,也得讲究“会熬”。 这“砍价”可不只是嘴皮子功夫,还得靠“熬”和底气撑着,中国买家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巴西那边见中国前9个月买了6370万吨大豆,占总进口量的73.9%,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就趁着旧豆卖空、新豆还没熟的空档坐地起价,想着拿捏住中国的进口刚需狠赚一笔。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只能被动接盘的买家了,国内买家一合计,干脆集体按下新订单暂停键,直接把这场买卖变成了心理博弈。 中国敢这么“熬”,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首先手里有备选方案,9月阿根廷一取消26%的出口税,中国买家48小时就敲定227万吨订单,相当于20艘货轮的量,这就是明摆着告诉巴西“你不降价有的是人卖”。 虽说阿根廷后来怕国内粮价乱又恢复了征税,但这波操作已经打了样。再者国内底子够厚,国家粮储局早说了,国产大豆够吃还能结余,进口的主要用于榨油饲用,光巴西的产能就够兜底,加上其他南美国家,根本不愁没粮源。 更关键的是,美国那边还堆着4200万吨大豆没处去,相当于中国全年进口量的1.5倍,这些库存把美国谷仓都压垮了。 伊利诺伊州的合作社谷仓去年就塌了,816吨大豆像瀑布似的涌出来,可中国9月干脆一粒美国大豆都没买,就是吃准了他们的库存压力。 这一下可把巴西和美国都架在了火上。巴西本以为攥着7成市场份额就能高枕无忧,没承想中国说停就停,新豆还在地里,旧库存已空,出口商天天盯着电话等订单,心里早就慌了神。 美国更难受,23%的报复性关税把自己挡在中国门外,叠加运费后到岸价比巴西贵20美元一吨,自5月起就没接到过中国新单,只能靠政府发补贴找墨西哥、欧盟接盘,可这俩市场一年才吃2000万吨,连中国留下的缺口都填不上。 那些喊着“种大豆就是印美元”的美国农民,现在看着堆成山的大豆只能发愁,2024年至今中西部已有7座谷仓因库存过载倒塌,当年贸易战种下的苦果,终究得自己咽下去。 其实这哪是简单的“砍价”,分明是全球粮食贸易里的话语权较量。中国的暂停键背后,是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布局,是国内储备体系的托底,更是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你越急着卖,我越沉得住气。 反观巴西的涨价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一个是高估了自身垄断力,一个是用政治干预市场,最后都被现实教育了。 这事儿也透着个明白理:现在的大宗商品贸易,早不是卖家说多少就是多少的年代了,谁手里牌多、底气足,谁就能在心理战里笑到最后,而中国这波操作,就是把供应链韧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议价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