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医院突然“拒输”真相:不是医生变贴心,而是2017年这条政策断了“财路” 感

医院突然“拒输”真相:不是医生变贴心,而是2017年这条政策断了“财路” 感冒发烧去医院,想输瓶液快点好?现在大概率会被医生劝回来:“吃点药就行,没必要输液。”可放在十年前,哪怕是鼻塞咽痛的小毛病,医生说不定都能给你开上两瓶点滴,耗上大半天才能出医院门。 这前后180度的转变,真不是医生突然心疼患者、不想让大家多花钱?别想太美好,背后藏着一套和“钱”直接挂钩的经济逻辑,而扭转一切的关键,是2017年的一条新规。 早年间的“输液狂潮”,说穿了就是“有利可图”。2009年有组数据特别扎眼:我国一年输液总量高达104亿瓶,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一年要输8瓶。为啥小毛病也要大动干戈输液?医生会说“输液好得快”,甚至民间还流传“定期输液能防心脑血管病”的谣言,但没人挑明的是,输液的利润空间大得很。 那时候医院实行“药品加成”制度,简单说就是医院进100块的药,能加价卖给患者,比如卖150块、180块,中间的差价就是医院的利润。输液瓶里的药、配套的输液器,随便组合一下就是一两百块,比开几十块的口服药赚得多太多。在“多输液多赚钱”的动力下,就算是能吃药解决的小病,也有人愿意劝你“输液更稳妥”——毕竟利益摆在那儿,思想教育再到位,喊再多“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可用”的抗生素滥用警告,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诱惑。 真正让输液“退潮”的,是2017年全面推行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这条新规一落地,相当于直接切断了输液的利益链:医院进100块的药,卖给患者只能收100块,一分差价都不能赚。这下输液彻底从“赚钱项目”变成了“麻烦活”——要腾出专门的输液室,护士得扎针、定时换药、盯着观察有没有过敏反应,费时又费力,还没半点额外收益。 你想啊,换成是你,同样看一个感冒患者,开口服药只用写张处方,几分钟搞定;让患者输液,得全程盯着大半天,还没多赚钱,你会选哪种?所以现在医生劝你“吃药就行”,不是突然变贴心,而是政策变了,输液再也不是医院的“香饽饽”了。 其实说到底,普通人看病时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快点好”,可医院的行为逻辑,往往跟着“能不能赚钱”走。2017年的这条政策,看似只是改了药品定价规则,实则是用制度把“多开药、多输液”的利益动机给掐灭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想起自己以前的输液经历?比如小时候感冒被拉去输液,或者家里老人曾信过“定期输液保健”的说法?评论区聊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输液经历,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有过“被劝输液”的回忆~医院 社会百态

评论列表

鸿金
鸿金 3
2025-10-24 18:19
做个仪式收钱,大部分的病不用输液。
浪漫彩虹
浪漫彩虹 2
2025-10-25 00:02
输液是有风险的,哪怕只输一瓶盐水
笃行知足
笃行知足 2
2025-10-24 23:02
天天吃饱撑着,你不检查,不输液,去医院干什么,就给医院送挂号费吗
柠檬草
柠檬草 2
2025-10-24 18:56
不懂不要装懂,输液少是因为卫健委发布的门诊禁止输液还有限抗令,除急诊医生外其余医生没有输液处方权限,跟加成没多大关系。
九天
九天 1
2025-10-25 00:50
主要是防止抗生素滥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