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已从乡村治理经典模式延伸至社会治理各领域。大理州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源头预防、多元共治为遵循,打破传统戒毒单一局限,构建“以戒毒矫治为主体,特殊监管医院为支撑,戒毒康复专区试点、专门教育和社会化延伸为拓展”的“四位一体”新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多方联动破解管治困局
“以前遇到病残违法犯罪人员,办案单位送不进,监管场所收不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类难题因大理州特殊监管医院的成立迎刃而解。作为全省首家复合型特殊监管医院,这里既是病残人员专业收治点,也是“司法+公安+卫健”协同治理的实践样板。
在日常工作中,该所制定精细化管理流程保障场所安全;公安机关依法移送病残犯罪人员,确保应收尽收;大理州人民医院派驻多科室医护团队24小时驻守,慢性病用药、紧急救治均能在院内完成。目前,该院已累计接收病残违法犯罪人员百余人,涵盖肝硬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群体,均获规范监管与专业医疗。
精筑细节夯实科学戒治根基
9月底,该所成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试点单位。规划之初,试点便锚定“破解复吸难题、助力人员回归、减少社会风险”3大目标,后续将建成“安全规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戒毒康复专区。
专区配齐住宿、生活、康复设施,医疗诊断室、教育矫治课堂、文化娱乐空间串联起“生理康复、心理矫正、社会适应”全链条治理节点;通过“综合措施、一人一策、菜单式服务”创新,推动戒毒工作从单方管理转向多元共治。
所校联动筑牢防护网
该所“规划+派驻+矫治+教育”四维联动,深度参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警察结合未成年人涉毒案例,通过情景剧、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意识;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定期入校,用沙盘游戏疏导情绪,培养其规则意识。
这种“司法+教育”模式,将“枫桥经验”的源头预防理念延伸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前端。
所社携手打通回归路
戒毒人员出所后没人管没依靠,遇挫极易复吸。该所建立“定期回访+联动帮扶”机制:警察定期上门回访,了解生活、就业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对就业困难者,联系社区推荐公益性岗位,协助申请创业补贴;对家庭关系紧张者,邀调解员上门调解;对有复吸倾向者,心理咨询师及时干预。
从特殊监管医院的协同共治,到戒毒康复试点的精细服务;从专门教育的源头守护,到社会化延伸的暖心帮扶……该所始终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戒毒工作各环节,以“多元共治”破难题,以“源头预防”降风险。
记者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