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青年的追问》新书发布,以哲学照亮当代青年成长路

潮新闻共享联盟·江北刘雨记者竺佳

如何克服线下社交恐惧?如何与自己的学历和解?婚恋难如何破局?10月22日,“哲学对话青年”研究传播项目《青年的追问》新书发布暨冯定哲学思想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办。这场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将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冯定的精神遗产与当代青年的成长困境紧密相连,以思想的力量回应现实追问,为青年成长注入深厚的真理之力。

冯定,1902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战争年代,他携笔从戎,投身地下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深耕教育事业,始终以平等对话的姿态向青年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所著《青年应当怎样修养》《平凡的真理》等作品,以“谈心式”语言解青年之惑,影响无数人走上革命与奋斗之路。

近一个世纪后,江北区借鉴冯定亲切对话青年人的方式,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划“哲学对话青年”研究传播项目,并推出项目首部图书作品《青年的追问——与人生有关的二十个话题》(简称《青年的追问》)。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位中青年学者,延续冯定“用家常话讲大道理”的智慧,围绕情绪调整、情感处理、职业焦虑等二十个青年关注的话题,以朴实语言讲述真理,助力当代青年提升自我修养。

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到精神内耗的破解,从社交恐惧的疏导到婚恋难的思辨,从学历自卑的化解到考研考公的抉择……翻开这部著作,一个个直击当下青年痛点的话题跃然纸上。

“这些问题与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青年的精神状态造成困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为社会发展埋下隐患。”座谈会上,作为本书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说。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必修的看家本领,也是解开青年思想困惑的金钥匙,“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好、弄懂、用好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活动现场举行了《青年的追问》新书揭幕仪式。冯定先生之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冯宋彻接受赠书。他分享道:“父亲操着一口宁波口音,平日里爱喝温热的黄酒,爱吃水磨年糕。我曾到访过他在江北的故居,如今当地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风土人情与经济发展巧妙融合,大力传承与传播他的哲学思想,已建成省社科之家,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金民卿、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纪检组组长宋月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祝晓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一级调研员杨大志、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叶俊等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冯定哲学思想的学习和运用、新时代与当代中国青年对话的有效方式与科学方法,以及《青年的追问》出版的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范庆瑜认为,《青年的追问》这本书借鉴传承了冯定运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语言为青年答疑解惑的方法,捕捉到了当代中国青年最真实、最迫切的思想脉搏,有助于当代青年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与会专家学者在现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他们形成共识:当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要真正引导青年,就必须走进青年的精神世界,破除“哲学遥远论”,让真理贴近青年生活,解答青年的时代之问。

作为冯定“进击的一生”的起点,江北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领域的创新探索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据介绍,“哲学对话青年”研究传播项目立足冯定故居·真理园这一本土红色资源,依托区域内5所高校、近6万青年学子的独特优势,着力开发多种年轻化研究传播载体。目前,项目已初步形成“一个真理园阵地、百名青年讲师、千场对话活动、十万+网络互动”的规模效应。

江北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交织的数字时代,如何引导青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未来将继续深化“哲学对话青年”项目,进一步突破“我说你听”的传统模式,构建起“对话-共创-同行”的新型育人生态,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青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人生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