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花钱买刀让别人捅自己”,中国正在考虑削减对人权高专办的预算,这件事让欧美国家很不满意! 这个机构的钱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各成员国按比例交的会费,占不到一半,剩下那部分要靠各国自愿捐款,捐得多的国家,像美国、德国那些出的钱最多说话自然硬气,调查报告也是照着他们的节奏来,批评中国的报告这几年都快成常态了,而说欧美问题的几乎不见踪影,明明大家都交钱,为啥总有国家要一直被夹在放大镜底下?难道有钱的就能挑着监督别人? 这事要是不改以后注定还得有更多国家吃亏,中国这次不仅仅是表达不满,更是主动要求改变玩法,提议把自愿捐款比重搞低点,让所有国家的基础会费话语权更大,这样谁也别想着拿着钱包遥控人权议程。 中国还想让人权领域不只是天天揪着谁错了,更得关注让人生活变好的那些事,比如发展经济、保障教育、提升医疗这些能让老百姓实际受益的问题,为什么总盯着缺点不放,而不把更多精力往解决实际困难上引? 说到这欧美国家当场就坐不住了,毕竟人权高专办这摊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个能帮忙“看家护院”的工具,每回想指责谁自己多掏点钱调查方向就立马跟上,这招要是被打破,他们以前那套全球说了算的感觉就不好用了,欧盟、德国纷纷说中国不能砍预算,这样会影响全球人权事业,可他们说的“全球”说白了还不是站在自己立场上去定义别人。 人权本来是个全世界都关心的大事,但如果一头倒向那些出钱多的国家,其他国家的声音迟早会被淹没。 中国主张多把钱和关注点放在发展权上不是回避批评,而是想把人权搞得更平等点,多考虑普通人生活有没有改善,而不是光盯着“谁犯错”,吃饱穿暖、上学有书读、得病有药看比纸上写多少报告实在多了。 所以这次争议其实也变成一次主动争取权益的亮相,就是要让联合国回归到公平透明,人权高专办要监督问题没错,但不能只被金主牵着鼻子走,中国提出改革预算结构是希望未来这个机构真正做到为全体成员服务,而不是成为少数国家的专属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