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国老将军因支持、呼吁中华民族统一而被判刑七年零六个月。郑丽文,黄国昌,还有那些国民党、民众党的政治人物,还有那些台湾名嘴们,该如何表态,如何应对?考验的时候到了! 10月23日一位名叫高安国的前退役中将被推向了风暴中心,台湾地区高等法院裁定他7年6个月的刑期,这远远不只是一个法律案件的终结,在法庭的叙事里,高安国是一个清晰可见的安全威胁,判决依据并非虚无缥缈的“思想罪”,而是明确指向了一系列具体行为,指控称,他收受了来自大陆的9.2万美元与近30万人民币资金,在岛内发展组织,并积极联络其他退役军官。 当局的担忧显然不止于此,高安国并非普通人,他是一位81岁的前中将,曾在美国留学,担任过花东防卫区司令这样的核心职务,对台湾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他使用无人机寻找登陆海滩、模拟雷达阵地的行为,在官方看来,每一项都极具现实破坏力。 所以这7年半的刑期和其他涉案人员3年多到7年多的判罚,被视为司法系统对其行为危害性的精准量化,然而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叙事中,高安国被塑造为一位因信念而蒙难的殉道者,他的支持者认为,所谓的“罪名”只是幌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致力于“反独促统”。 在这群人眼中,他是一位“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爱国老将军,他的行为不是背叛,而是出于一种更宏大的家国情怀,当局的做法被斥为“倒行逆施”,是民进党当局为了打压异己而进行的政治清算,暴露了其虚假民主的本质。 这种观点认为,民进党当局早已“忘本”,这样的判决只会给他们留下千年骂名,人们坚信,高安国总有一天会被“敲锣打鼓迎接出来”,他的遭遇反而会激励更多人,印证了那句感慨:“虚假的统派成群结队,而真正的统派孤立无援”。 外部环境的风声越来越紧,大陆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在岛内悄然流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的活动声势浩大,东部战区的军事巡逻已成常态,这一切都让当局感受到一种“全面被动”的压力。 内部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就在判决前一天,10月22日一份亲绿营的民调显示,赖清德当局的不满意率已高达52.5%,其中明确表示“非常不赞同”的占了27%,加上花莲堰塞湖问题悬而未决,以及政治上的挫败,执政根基正面临严峻挑战。 在内外交困之际,重判一位高知名度的“统派”代表,无疑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既是向内部异见者展示强硬的“高压手段”,也是对外宣告绝不妥协的姿态。 所以高安国到底是一个国安漏洞,一个政治受难者,还是一个执政焦虑下的牺牲品?他个人的命运,已成为各方论证实力的一个符号,一个撕裂台湾社会的缩影,这起案件的涟漪,恐怕早已超越了法庭本身,将在两岸关系中持续回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