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军一门心思盯着乌军的坦克和火炮打,觉得把这些重武器毁了,乌军就没了战斗力,可打了一阵子才发现根本没用。 现在的战场跟以前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无人机,乌军的坦克不用靠人指挥,无人机在天上一看,坐标传过去就能开火,火炮也是打一炮就换地方,刚锁定位置它早就跑了,俄军费半天劲摧毁几辆坦克、几门火炮,转头乌军又能补上来,根本伤不了元气。 后来俄军才琢磨明白,乌军真正的依仗不是那些坦克火炮,而是无人机和指挥这些无人机的“脑子”“神经”。 现在的战场早成了无人机的天下,小到侦查敌情、引导炮弹,大到直接撞向坦克装甲车,乌军的行动全靠无人机撑着。 而指挥这些无人机的就是那些指挥所,星链终端则是无人机的眼睛和耳朵,没有星链传信号,没有指挥所发指令,再多无人机也成不了气候,所以打这两样才是真的让乌军疼。 就像之前乌克兰搞了个叫“蛛网”的行动,连泽连斯基都掺和了,想用无人机偷袭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还公布了战果。 结果不到一天,俄军直接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砸向乌军的无人机发射场和指挥所,导弹带的集束弹头一炸,那个经常派无人机袭击库尔斯克的据点直接被夷平,里面的乌军士兵没一个跑掉,据点彻底瘫痪了。 还有一次,俄军往乌军一个指挥所扔了三吨重的炸弹,直接把指挥所炸了个底朝天,这就是打指挥所的效果,乌军的无人机立马就成了没头的苍蝇。 星链终端更是关键,这东西是马斯克的公司送的,不用地面基站,直接连卫星,就算电力炸没了还能用,乌军全靠它指挥无人机、传情报。 刚开始俄军也头疼,卫星在天上太多打不完,还容易惹麻烦,后来发现这终端有个弱点,一开机发信号就等于暴露位置。 于是俄军就用“柳叶刀”无人机对付它。就像2024年在赫尔松,乌军士兵刚把星链终端打开,没一会儿就挨炸了,还以为是坐标泄露了,其实是信号被俄军的电子战设备抓了个正着。 到了库尔斯克边境,乌军星链一开机,马上就招来炮击和无人机袭击,损失惨重。现在乌军的星链终端不敢长时间开机,挪来挪去的,指挥效率低了一大截。 俄军早就发现,乌军的无人机看着多,其实全靠一套体系撑着,指挥所就是这套体系的“大脑”,星链终端就是“神经”,把这俩打瘫了,再多无人机也没用。 之前俄军也试过炸无人机工厂,去年在基辅州用导弹炸了个能造中程无人机的工厂,厂房都塌了,可乌军还有备用产线,没多久又恢复了点产能。 他们后来又去炸利沃夫的电子元件库,里面全是无人机用的核心零件,乌军无人机产量立马降了六成多,可过了两周他们又开始拆民用电机顶替,还是能凑合用。 这才明白,光炸生产端不够,得直接炸前线的指挥和通信端,让造出来的无人机没法用,这才是最管用的办法。 现在的战场早就不是靠坦克火炮堆胜负了,无人机把前线变成了十几公里宽的危险地带,任何部队一动就会被发现,坦克火炮根本不敢轻易露面。 乌军全靠无人机在前面探路、引导打击,而这些无人机必须靠指挥所统一调度,靠星链传信号,一旦这两样被摧毁,乌军的整个作战体系就断了线。 俄军西部军区一晚上毁了48个指挥所和2个星链终端,接下来这片区域的乌军无人机要么飞不起来,要么飞起来也找不到目标,没法引导火炮打击,也没法偷袭俄军的补给线,自然就没了战斗力。 这种打法比傻打坦克火炮聪明多了,打坦克是打“手脚”,可打指挥所和星链是打“要害”,一旦打准了,整个身体都动不了。 乌军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无人机造得再多,没人指挥、没法通信,就是一堆废铁,所以俄军这招才是真的打到了乌军最疼的地方,越打越能掌握主动。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