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盟拟提12点建议争取话语权欧盟与乌克兰联合提出的 “12 点建议”,看似是欧洲

欧盟拟提12点建议争取话语权欧盟与乌克兰联合提出的 “12 点建议”,看似是欧洲在俄乌问题上争取话语权的主动尝试,但从美欧关系的现实格局来看,这一方案更像是缺乏战略自主支撑的空泛表态。只要欧洲未能摆脱美国在安全、经济与外交层面的深度操控,任何和平倡议都难以突破 “提线木偶” 的宿命,甚至会让自身陷入更被动的安全困境。

从安全架构来看,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已深入骨髓。2023 年北约 31 国军费开支中,美国占比高达 68%,达 9160 亿美元,而欧盟各国军费总和仅占北约的 28%。这种失衡格局下,欧洲的防务决策被牢牢绑定在美国战车上。以波兰为例,其 2023 年军费暴增 75% 至 316 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执行美国主导的国防现代化计划,采购的 F-35 战机、“爱国者” 导弹等装备均来自美国军火商。这种 “以购代防” 的模式,使得欧洲防务工业沦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附庸,也让欧盟在讨论停火方案时不得不顾忌美国的战略诉求。正如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塞维姆・达代伦所言:“美国想要的不是盟友,而是忠诚的仆从。”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追随美国对俄制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而美国却趁机高价兜售能源,天然气售价较本土高出 3 至 4 倍。与此同时,美国对乌军援资金 90% 用于本土生产,2023 年向欧洲出售了约 500 亿美元军火,国防工业产值增长 17.5%。这种 “欧洲失血、美国收割” 的现实,让欧盟在推动停火时面临双重压力:既要应对内部经济困境,又要受制于美国的利益捆绑。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欧盟对乌军援已超美国,但美国援助的不确定性迫使欧盟需进一步翻倍投入,这种被动局面使其和平倡议缺乏足够的经济筹码。

自 1995 年《跨大西洋新议程》确立以来,美欧形成了严密的外交协调机制,欧洲对外政策往往需要与美国保持一致。当前美国国内对乌军援陷入停滞,却仍在施压欧洲增加投入,这种 “遥控指挥” 使得欧盟即便提出停火方案,也难以绕过美国的战略布局。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调查显示,超四成欧洲民众希望敦促俄乌谈判,但这种民意诉求受制于跨大西洋关系架构,无法转化为独立自主的外交行动。

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战略自主的和平倡议终究是空中楼阁。欧盟若想真正主导俄乌和平进程,就必须打破对美国的安全依赖,重建自主防务体系,摆脱经济上的 “收割” 困境。否则,再多的 “建议” 也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点缀,欧洲不仅无法掌控和平谈判的方向,反而会因持续的附庸地位,让自身安全陷入更深刻的不确定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