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罕见一幕发生,国台办直接回应郑丽文,岛内震动,赖清德退无可退! 据中国新闻网报

罕见一幕发生,国台办直接回应郑丽文,岛内震动,赖清德退无可退!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0月22日,国台办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有记者提问,对此前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想要赴大陆交流一事,有何看法?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愿意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与国民党高层进行友好往来。 郑丽文团队早在9月就通过民间渠道传递访问意向,但大陆方面直到确认其坚持"九二共识"立场后才正式回应。 国台办此次回应时机耐人寻味。赖清德刚在台南声称"两岸互不隶属",大陆随即打出"国民党牌"。这种"以蓝制绿"的策略,既分化了岛内政治势力,又为和平统一争取了更多可能性。 更关键的是表态分寸的拿捏。朱凤莲特别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这与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大陆中止官方往来的做法形成对比。这种"开门留缝"的策略,既守住原则,又给两岸交流留下空间。 郑丽文接任党主席后,国民党陷入路线危机。深蓝阵营要求回归"一中原则",本土派主张"淡化统一"。党内流出的民调显示,支持"明确反对台独"的党员占54%,但支持"积极推动统一"的仅28%。这种分裂,使郑丽文不得不走钢丝。 大陆的回应给了国民党调整空间。通过访问交流,郑丽文既可巩固深蓝支持,又能以"维护和平"名义争取中间选民。这种战略平衡,可能成为国民党重返执政的跳板。 赖清德当局面临两难选择。若阻挠国民党访问,将坐实"破坏和平"的指控;若放任不管,则凸显其两岸政策的无能。更棘手的是,美国近期对台态度转冷,使民进党失去外部靠山。 从战略层面看,大陆此举将民进党逼入墙角。赖清德若继续挑衅,可能触发大陆更强硬反制;若放软身段,则违背其"台独"基本教义,这种进退维谷,正是大陆策略的高明之处。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对台政策出现微妙变化。美国务院东亚局内部简报显示,美方希望两岸"保持可控紧张",但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这种模糊立场,使民进党难以获得明确支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博弈大局,美国需要中国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合作,不会因台湾问题与中方彻底撕破脸。这种战略考量,使民进党的"倚美谋独"空间缩小。 台湾《远见》杂志最新民调显示,20-39岁群体中支持"两岸和平交流"的比例达67%,较2020年增长12个百分点。这种民意转向,为国民党推动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 大陆民意也呈现新特点,《环球时报》调查发现,72%的受访者支持"区别对待台湾不同政治力量"。这种理性态度,使大陆对台政策更具弹性和针对性。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15年来,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升至42%。今年1-9月,台湾对大陆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这种经济纽带成为遏制"台独"的强大力量。 更深远的是产业融合,台积电南京厂产能占其全球的15%,大陆市场贡献联发科62%的营收。这些经济现实,使台湾工商界成为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力量。 大陆近期在外交领域加大反"独"力度。仅2025年9月,就有两个国家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这种国际空间压缩,使台湾当局认识到"台独"是死路一条。 更关键的是国际共识形成。联合国大会期间,80多个国家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国际大势,为两岸交流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 解放军常态化巡航台海,既展示能力,又表明决心。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解放军军机绕台架次同比增加30%,这种威慑为和平统一提供了坚强后盾。 但大陆始终保持克制。国防部发言人多次强调,军事行动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势力,不是台湾同胞。这种区分,使两岸交流具有安全基础。 国台办对郑丽文的回应,看似是一次常规表态,实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台独"势力日益失去市场,当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愿望,大陆顺势而为,为两岸关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历史将证明,国家统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郑丽文愿前来大陆访问交流 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18:52·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