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上老大,椅子还没坐热乎呢,郑丽文直接就把话撂这儿了。 第一,九二共识,没得商量。 第二,我要带队去大陆。 这下马威,给得是真足。 本来以为稳坐钓鱼台的卢秀燕,这下估计有点懵。她手下的人还跑去喊话,说别走什么“深蓝”老路了,结果呢?老大直接甩了句:党内能打的人,多着呢。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也别拿派系那套来要挟我。 我不是非你不可。 当然,打一巴掌也得给个甜枣。后面不也补了句,卢市长也是考虑人选之一嘛。这叫敲打,也叫安抚,职场上混过的都懂。 其实说白了,这帮人天天吵来吵去,最拧巴的就是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跟对岸处,更不知道怎么把这件事跟台湾老百姓说明白。 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结果就是路越走越窄。 所以郑丽文这一招,挺险,但也挺干脆。不跟你玩虚的,直接亮底牌。敢去大陆,敢把话说开,至少这是个态度。 是好是坏不知道,但总比一直稀里糊涂、首鼠两端要强。这盘棋,才算真正开始动了。 要知道,在台湾政坛这摊浑水里,敢把“九二共识”挂在嘴边、还主动提去大陆的,这些年真没几个。之前多少人要么绕着弯子打太极,要么干脆装聋作哑,生怕说了句实在话就被自家派系批“卖台”,又怕对岸觉得没诚意,最后两头不讨好。就像去年有位政客,明明私下里跟大陆企业谈合作,公开场合却连“两岸”两个字都不敢提,结果合作黄了,还被选民骂“虚伪”,这就是典型的想两头占好处,最后落得一场空。 郑丽文敢这么干,其实也是摸准了台湾老百姓的心态。现在岛上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很多人盼着能跟大陆做买卖、去大陆发展,可之前的政客要么喊着“抗中保台”的空口号,要么就是搞些小打小闹的“小三通”,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就拿高雄的水果商来说,前几年因为两岸贸易卡壳,莲雾、芒果烂在地里没人要,老板们蹲在果园里哭的视频,不少人都看过。这些老百姓要的不是什么“政治正确”,是能赚钱、能过日子的实在办法。郑丽文提“带队去大陆”,说白了就是想抓住这点——你跟我扯派系没用,跟我玩虚的也没用,老百姓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动作,我就给这个动作。 当然,这步棋的风险也不小。她刚上位,党内那些盯着位置的人本来就不服气,现在她把“九二共识”当底牌亮出来,肯定有人会跳出来骂她“过于激进”,甚至给她扣上“深蓝傀儡”的帽子。而且去大陆谈什么、能谈成什么,都是未知数。要是谈不出实际成果,回来不仅要被对手攻击,还得面对老百姓的失望。但反过来想,要是她真能带着台湾的农渔民、中小企业主找到合作机会,哪怕只是解决了一部分水果销路、让几个年轻人找到工作,那在选民眼里,她就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政客强得多。 其实说到底,两岸之间哪有那么多解不开的死结?无非是有些政客为了自己的权力,故意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老百姓的利益当筹码。郑丽文这次的做法,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至少打破了之前那种“谁都不敢先开口”的僵局。就像下棋,之前大家都盯着棋盘不敢落子,生怕走错一步,结果棋盘越看越乱,现在有人敢先落子,不管这步是好是坏,至少能让棋局走起来,让大家看到还有另一种可能。 接下来就看她怎么落地了——去大陆要见哪些人、谈哪些合作,回来怎么跟台湾老百姓解释,怎么应对党内的反对声音。这些每一步都不好走,但总比一直耗着、让两岸关系越来越僵要强。毕竟,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老百姓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政治博弈”,而是安安稳稳的日子,是能互相走动、互相做生意的便利。郑丽文要是能抓住这个核心,说不定真能在台湾政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可要是只是喊喊口号、没实际动作,那最后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被老百姓忘在脑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