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血压高要多吃素?医生提醒:秋季3种“素食”,比肉更危险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开始

血压高要多吃素?医生提醒:秋季3种“素食”,比肉更危险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开始信奉“清淡养生”,几乎不沾荤腥,认为素食能降压、护心。然而,某心血管专科医生在门诊中发现,近期不少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反而加重,原因竟与他们“吃得太素”有关——尤其是三种看似健康的素食,正在悄悄推高血压。 医生指出,高血压的形成与钠摄入过多、钾摄入不足、血管弹性下降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从中医角度看,属“肝阳上亢”“痰湿壅滞”之范畴,易因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而加重。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反应更敏感,本就容易诱发血压波动。 很多患者以为“素食”代表健康,日常依赖腌制蔬菜、豆制品、素火腿等加工食品,但殊不知这些食物含盐量惊人。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显示,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宜超过2000毫克,而一份市售的素香肠或腐乳,就可能含有超过一半的日推荐量。钠离子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 中医认为,此类咸食可“伤阴耗气”,易致肝阳偏亢,加重头晕、胀痛、胸闷等症。医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那些长期食用高盐素制品的患者,即使不吃荤肉,也常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功能下降等西医所言的血管损伤表现,可谓“素食陷阱”。   再者,部分人秋季热衷豆浆、素蛋白粉、精制碳水类素食,以为有助减脂降压,但蛋白粉中常额外添加甜味剂和稳定剂,容易促进高胰岛素血症;而过量主食摄入则促使甘油三酯上升,引起血脂紊乱。血脂异常反过来加重血管壁损伤,让血压控制更加困难。 医生建议,“素食者”并非血管的天然保护者。科学的饮食应以平衡为主: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类)、多摄钾钙镁元素(通过新鲜蔬果获取)、限盐控油。中医食疗上可辅以芹菜、苦瓜、山楂、决明子泡茶等方法,疏肝平阳、清热利湿,但不宜迷信单方偏食。 从治疗角度看,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管理中各有优势。西医药物控压迅速、剂量明确;中医调理重在调整体质、改善失衡。医生强调,理想方案是二者互补:以药物稳定血压,中医改善血管状态与情志因素。若偏废其一,疗效往往有限。 医生最后提醒,高血压不是吃素或吃荤的简单问题,而是人体代谢平衡的警示。健康,不在于拒绝某类食物,而在于科学选择与适量摄取。秋季饮食宜清淡,但切忌盲目“极素”,否则“素不健康”,反而更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