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消息 欧盟委员会主席宣布了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网上宣布,欧

新消息 欧盟委员会主席宣布了 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网上宣布,欧盟通过了第19轮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次制裁第一次碰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以后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不能卖到欧洲了。(央广网) 这道酝酿三年的禁令,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能源决战阶段。 此次禁令覆盖俄罗斯全年LNG出口量的45%,约300亿立方米。相比前18轮制裁主要针对金融、技术领域,本轮直接切断俄联邦预算重要来源——能源收入占俄财政收入的40%,LNG贡献其中15%。 更关键的是技术封锁:欧盟禁止向俄出口LNG船用低温钢板,这种特种钢材全球仅法国和日本能生产。 俄罗斯北极LNG-2项目立即陷入困境。该项目依赖法国德西尼普公司的液化模块,现在设备运输通道被切断。诺瓦泰克公司承认,项目投产将延迟至少两年,直接损失达120亿美元。 欧盟用三年时间搭建的替代方案开始显效。2025年1-9月,美国LNG进口量同比激增200%,占欧盟天然气总供应的35%。但代价高昂:欧洲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美国本土的4倍,仅此一项每年多支出800亿欧元。 更深远的是基础设施改造,德国威廉港新建的LNG接收站耗资65亿欧元,但设计使用年限仅15年——这种临时性投资反映欧洲能源战略的应急特征。意大利埃尼集团被迫重启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成本激增30%。 俄罗斯早已布局东方市场。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2024年通气,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印度信实工业以七折价格签下2000万吨LNG长协。这种市场转移虽缓解压力,但管道建设成本使利润率下降20%。 卡塔尔成为最大赢家。其北方气田扩产项目获得欧盟200亿欧元预付款,这种"资源抵押"模式改写能源贸易规则。更聪明的是政治中立:卡塔尔同时向俄方提供120亿美元项目融资,维持平衡外交。 美国能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雪佛龙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欧洲业务利润贡献率从15%飙升至45%。但页岩气开采加速引发环保争议,欧盟绿色新政被迫对美妥协。 孟加拉国等LNG进口国遭遇供应挤压。欧洲溢价抢购导致全球LNG现货价格突破4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斯里兰卡被迫轮流停电。这种能源贫困化,正在加剧全球南北裂痕。 更严峻的是债务危机,巴基斯坦用小麦偿还俄罗斯天然气债务,这种易货贸易反映美元结算体系动摇。国际能源署警告,30个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能源破产风险。 中俄能源合作深化。中国石油获得北极LNG-2项目20%股权,首次参与极地能源开发。更关键的是议价能力提升:中方谈判代表将管道气价格压至欧洲到岸价的60%。 人民币国际化获意外推动。中俄LNG贸易采用本币结算比例升至65%,上海油气交易中心日交易量突破百亿元。这种能源金融创新,削弱美元石油体系。 欧盟碳排放权价格暴跌。工业减产导致配额需求下降,碳价从100欧元/吨跌至45欧元,绿色转型基金缩水40%。这种政策回调,使欧盟气候领袖形象受损。 更讽刺的是煤炭复兴,德国2025年褐煤发电量增长15%,波兰开放新煤矿。这种能源倒退,可能使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落空。 拜登政府推动对俄能源制裁,实则为美国LNG扫清市场障碍。切尼尔能源公司获得欧盟15年采购保证,这种长期合约锁定了战后能源秩序。更宏观的是制造业回流:欧洲化工企业赴美建厂,巴斯夫在路易斯安那投资90亿美元。 与1973年石油禁运不同,本次制裁是消费方主动出击。但欧盟内部裂痕堪比当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反对制裁,获得10个成员国暗中支持。这种内部分歧,可能削弱制裁效力。 与2014年克里米亚制裁相比,本次力度空前但效果存疑。俄罗斯GDP仅收缩2.5%,远低于西方预期的7%。这种韧性来自中印市场的托底作用。 欧盟战略储备显示新思路。成员国联合采购天然气并建立"共享库存",这种超国家机制是主权让渡的罕见案例。但波兰拒绝向德国共享储备,暴露团结的局限性。 更根本的是技术自主。欧盟投入200亿欧元研发氢能,但专家估计商业化需十年。这种青黄不接,是能源转型的普遍困境。 北溪管道争议将迎来终局。欧盟法院2026年审理俄气索赔案,结果可能开创能源基础设施国有化先例。更紧迫的是乌克兰过境费纠纷:现有合同年底到期,续约谈判涉及地缘政治博弈。 冯德莱恩的制裁令,既是俄欧能源离婚的判决书,也是全球能源秩序的重构信号。当俄罗斯油轮转向东方,欧洲工厂为能源账单挣扎,美国液化气船横跨大西洋时,世界正在见证能源权力从资源国向消费国、再从消费国向金融国的双重转移。 这场能源战没有赢家,只有在寒冷冬季里重新思考生存法则的各国国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欧盟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第19轮制裁 2025-10-23 15:34·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