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振宁先生追悼会确定了,将于10月24日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这两天的网络热议引人深思:当我们在比较钱学森与杨振宁的贡献时,是否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 一位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毅然归来;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用宇称不守恒定律改写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这样的比较,恰似要求阳光与雨露一较高下——虽然形态迥异,却都是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钱学森铸就了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让中华民族真正挺直腰杆;杨振宁搭建了通往科学巅峰的云梯,让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迈向新纪元。 他们的选择不同,却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你认为当代科研工作者最应该传承怎样的品质?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独到见解。

评论列表